分享自: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及其保护意义

期刊:中国水利

本文档属于类型b,是一篇关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及其保护意义的学术论文。以下是该文档的详细报告:

本文由李云鹏撰写,李云鹏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水利遗产保护与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该文发表于2020年5月的《中国水利》期刊。

本文的主题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及其保护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缘起与发展,随后详细阐述了中国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领域的成就与特色,最后探讨了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多重现实意义。

1.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缘起与发展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World Heritage Irrigation Structures, WHIS)是由国际灌排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ICID)设立的全球性遗产项目,旨在梳理和认知世界灌溉文明的历史演变脉络,挖掘、采集和收录传统灌溉工程的基本信息,了解其主要成就和支撑工程长期运用的关键特性,总结学习可持续灌溉的哲学智慧,保护传承利用好灌溉工程遗产。ICID成立于1950年,目前成员包括78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覆盖了全球95%以上的灌溉面积。2014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正式启动,每年公布一批遗产名录。截至2020年,已有来自15个国家的93项工程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 中国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领域的成就与特色
中国是灌溉大国,也是灌溉古国。受季风气候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需要灌溉工程来调节水资源的时空配置,支撑农业发展。调查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400多项古代灌溉工程或系统仍在发挥效益。截至2020年,中国共有19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是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这些工程遗产反映了中国传统灌溉工程的特点和价值,如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被誉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成为支撑秦王朝建立大一统国家的战略支柱。

3. 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多重现实意义
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具有多重现实意义,包括保护传承水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发挥遗产的经济社会效益。首先,灌溉工程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治水智慧与技术经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次,灌溉工程遗产与灌区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系统保护好灌溉工程遗产、协调推动乡村各类遗产资源合理利用,是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再次,灌溉工程遗产持续运行千百年,充分体现了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优秀生态水利工程。最后,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水利效益,保护维护好这些遗产灌区,比新增相同规模灌溉面积的建设管理成本要小得多,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4. 结论与建议
灌溉工程对人类农业文明发展至关重要,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和灌溉历史文化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这一农业文明古国尤为如此。通过申报世界遗产,使得传统优秀灌溉工程得到政府、行业和社会关注,能够促进遗产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从而推动相关研究发展和优秀经验推广,充分发挥灌溉工程遗产的综合价值。建议加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宏观谋划,针对灌溉工程遗产的“在用”特点和发展特性,研究不同于一般文物的保护理论与保护修复展示技术,形成系列技术标准、规范,切实指导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5. 本文的价值与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缘起与发展,详细阐述了中国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领域的成就与特色,并深入探讨了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多重现实意义。本文不仅为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推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历史、现状及其保护意义,进一步增强对灌溉工程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6. 本文的亮点
本文的亮点在于其全面性和实践性。首先,本文不仅介绍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缘起与发展,还详细阐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成就与特色,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背景知识。其次,本文深入探讨了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多重现实意义,包括保护传承水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发挥遗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实践指导。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宏观谋划,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是一篇关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及其保护意义的学术论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历史、现状及其保护意义,进一步增强对灌溉工程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