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用于监测口咽吞咽障碍的柔性下颚传感器贴片及远程监控系统

期刊:science advancesDOI:eaay3210

学术报告:柔性颏下传感器贴片在口咽吞咽障碍远程监测中的开发与初步验证

一、研究团队与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Purdue University生物医学工程系、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以及印度Tezpur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主要作者包括Min Ku Kim、Cagla Kantarcigil、Bongjoong Kim等,通讯作者为Georgia Malandraki和Chi Hwan Lee。研究成果于2019年12月13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DOI: 10.1126/sciadv.aay3210)。


二、研究背景与目标
科学领域:本研究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康复医学交叉领域,聚焦于吞咽障碍(dysphagia)的远程监测技术开发。

研究动机:全球每年约944万成年人和50万儿童受吞咽障碍困扰,其常见病因包括中风、帕金森病等神经性疾病。传统康复依赖高成本的临床生物反馈设备(如肌电仪、内窥镜),导致患者依从性低(22%-52%),尤其是行动不便或偏远地区患者难以获得治疗。因此,亟需一种便携、低成本且精确的远程监测系统。

研究目标:开发一种柔性颏下传感器贴片,可非侵入性贴合颏下皮肤,同步监测吞咽任务中的肌肉活动(semg信号)和喉部运动(应变波形),并实现远程数据传输。


三、研究流程与方法
1. 传感器贴片设计与制备
- 结构设计:贴片采用开放式蜂窝网络结构(honeycomb networks),以聚酰亚胺(PI)为基底,集成双差分表面肌电(semg)电极(直径5 mm,间距12 mm)和压阻式应变片(检测喉部运动)。
- 封装工艺:通过激光切割和光刻技术制备电极与电路,采用超低模量弹性体(Silbione HC2,E=5 kPa)和Ecoflex(E=60 kPa)双层封装,确保柔韧性与耐用性。
-创新点**:蜂窝结构设计提供氧气渗透性、可拉伸性(最大应变16%)及损伤容限,支持多次使用(5-10次)。

2. 远程控制单元开发
便携单元(56××20 mm)集成蓝牙模块(HC-06)、24位模数转换器(ADS1294)和可充电电池,支持实时数据传输(采样率:semg 1 kHz,应变信号100 Hz)。

3. 实验验证
- 健康受试者测试:23岁女性受试者吞咽5 mL钡液,传感器贴片记录的semg信号与传统无线设备(BioRadio)相关性>0.95,应变波形清晰显示喉部“W”形运动轨迹。
- 临床患者测试:70岁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完成不同稠度食物(液体/布丁)的吞咽任务及康复动作(如用力吞咽、Mendelsohn手法)。结果显示,康复动作可显著提升肌电振幅(>20%)和持续时间(>270%)。

4. 数据分析
数据经脉冲响应带通滤波(semg:20-500 Hz;应变信号:0.1-20 Hz),通过MATLAB自定义代码分析振幅和爆发持续时间。


四、主要研究结果
1. 传感器性能
- 电极-皮肤接触阻抗低于商用电极(图1e),应变片在弯曲半径0.5-4 cm内响应灵敏。
- 蜂窝结构在垂直方向(θ=0°)应变容限最高(~10%),优于水平方向(~4%)(图2b)。

2. 临床验证
- 健康受试者:传感器与商业设备信号一致性高,应变波形与视频透视(VFSS)记录的喉部运动同步(图3)。
- 帕金森病患者:Mendelsohn手法使肌电振幅提升200%,持续时间延长270%(图4)。

3. 成本效益
实验室规模下,单个贴片成本约13.92美元,便携单元52美元,远低于临床设备。


五、研究意义
科学价值
- 首次将柔性电子技术与吞咽功能监测结合,解决了传统刚性设备与皮肤曲面的兼容性问题。
- 蜂窝结构设计为可穿戴设备在动态生物界面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范式。

应用价值
- 支持家庭远程康复,减少患者临床访问次数,尤其惠及偏远地区。
- 为吞咽障碍之外的语言、面部障碍监测提供了技术基础。


六、研究亮点
1. 创新设计:蜂窝网络结构实现高拉伸性、透气性与耐用性的平衡。
2. 多模态监测:采集semg与应变信号,克服了现有设备功能单一的局限。
3. 临床适用性:通过帕金森病患者的真实验证,证实其临床可行性。
4. 低成本:材料与工艺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推广。

其他价值
- 需求调研(表S1)显示,90%临床医患将“易用性”和“信号准确性”列为优先需求,本研究直接回应了这一痛点。
- 开源数据与协议(Bio-protocol)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透明度保障。


总结
该研究通过跨学科合作,开发了一种革命性的柔性传感器贴片,为吞咽障碍的远程管理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兼具学术创新性与社会应用潜力。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