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一、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文章发表时间与期刊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 Yufen Lin(PhD, RN)、Deborah W. Bruner(PhD, RN)、Sudeshna Paul(PhD, MS)、Andrew H. Miller(MD)、Nabil F. Saba(MD)、Kristin A. Higgins(MD)、Dong M. Shin(MD)、Wenhui Zhang(PhD, RN)、Christine Miaskowski(PhD, RN)及 Canhua Xiao(PhD, RN)。研究主要由 Emory University(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Emory大学)和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美国加州旧金山加州大学)完成,并发表在期刊《Cancer》上,发表于 2022 年 10 月 15 日。
二、研究学术背景
该研究聚焦于头颈部癌症患者在接受“强度调制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期间所经历的心理神经症状(Psychoneurological Symptoms, PNS),如抑郁、疲劳、睡眠障碍、疼痛和认知功能障碍。这些症状会显著降低患者的功能状态、生活质量(QOL)和生存率。同时,已有研究表明症状的共生性和症状簇影响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预后。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基于横断面设计研究,且未详细探讨症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未揭示症状的关键性核心位置。基于此,该研究旨在通过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头颈部癌症患者自我报告心理神经症状的相互关系,并识别核心症状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口和临床特征。
三、研究流程与方法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取 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参与者从 Emory Winship Cancer Institute 的肿瘤诊所招募。共有 172 名头颈部癌症患者参与研究。这些患者需满足以下纳入标准:
- 年龄≥21岁,并能听、说、读与写英语;
- 临床确诊为头颈部区域的鳞状细胞癌(T1-T4期,无远处转移);
- 接受 IMRT 治疗,部分患者还接受联合化疗和/或手术;
- 无重大精神障碍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如 HIV、乙型或丙型肝炎)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数据收集
- 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庭收入、吸烟和饮酒史等,由患者填写问卷和医疗记录审阅收集。
- 心理神经症状通过标准化的自我报告工具测量:
- 抑郁:采用8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8),得分≥10表示临床抑郁。
- 疲劳:采用20项多维疲劳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 MFI-20),得分≥43.5表示中重度疲劳。
- 睡眠障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得分≥5表示存在睡眠障碍。
- 疼痛和认知功能障碍:依据患者报告的结果版本的通用术语标准评估。
- 数据采集时间为强度调制放射治疗前(T1)以及治疗后1个月(T2)、3个月(T3)和12个月(T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标准化分数采用 Z 分数后转为 T 分数。
- 症状间相互关系通过网络分析法研究,其中“节点”代表症状,“边”则代表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强度。使用正则化部分相关网络模型,利用 LASSO 算法(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及扩展贝叶斯信息准则进行边际权重估计。
- 中心性指标用于评估网络结构,包括:强度(Strength, 网络连通性)、接近度(Closeness, 到所有其他节点平均距离)和中间度(Betweenness, 节点作为各路径中介的频次)。
- 数据稳定性和模型精确性通过非参数自举法(Bootstrap)和子集自举法评估。
- 症状网络对比测试评估不同时间点或特定亚组症状网络的差异。
四、研究结果
症状严重程度轨迹
- 研究发现抑郁和疲劳的严重程度在 IMRT 开始后1个月(T2)达到高峰,随后在3个月(T3)和12个月(T4)逐渐下降。
- 睡眠障碍在T2显著增加,但在T3和T4大幅减少。
- 疼痛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
- 认知功能障碍在所有时间点中均逐渐增加。
症状网络与核心症状
- 网络分析显示,抑郁和疲劳是核心症状,抑郁的强度(Strength)指数最高(1.3-1.4),疲劳次之。抑郁与睡眠障碍、疲劳的关系最为紧密。
- 抑郁-睡眠障碍(T1、T3、T4)、抑郁-疲劳(T2、T3、T4)及抑郁-认知功能障碍(T4)之间的边权值最高,联系最为紧密。
与强症状网络关联的人口与临床特征
- 女性、更高压力水平以及没有饮酒史的患者在IMRT前表现出更强的症状网络连接性,说明这些特征可能导致症状之间更强的相互作用。
五、结论及研究意义
- 本研究首次通过网络分析描述了IMRT治疗头颈部癌症患者的心理神经症状间的相互关系,并识别了抑郁和疲劳作为核心症状,与其他症状的关系密切。
- 核心症状的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症状网络,从而减轻多症状负担。例如,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或运动干预有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疲劳状态。
- 网络稳定性分析表明,症状间的关系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不同时间点都较为稳定,这为长期综合干预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六、研究亮点
- 本研究首次将网络分析应用于头颈部癌症心理神经症状领域,提供了关于症状相互关系的新视角。
- 通过中心性指标确定了核心症状,为未来的多症状干预设计指明了方向。
- 研究还揭示了与症状网络强度相关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如性别和压力水平。
七、其他值得关注的内容
研究还展示了网络分析技术在癌症症状管理中潜在的实用性,可推广应用于其他肿瘤及慢性疾病中,帮助理解症状集群和症状相互作用机制。这种方法学上的创新有望推动未来精准医学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