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由Stina Hansson、Eva Josefsson、Henrik Lund、Silvia Miranda-Bazargani、Anders Magnuson、Rune Lindsten和Farhan Bazargani共同完成,研究团队分别来自瑞典的厄勒布鲁大学、延雪平大学和哥德堡大学。该研究于2024年5月10日发表在《Angle Orthodontist》期刊上,题为《Skeletal Effects of Posterior Crossbite Treatment with Either Quad Helix or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1-Year Follow-up》。
后牙反颌(posterior crossbite)是儿童中常见的错颌畸形,发病率约为8%至11%。对于因上颌骨狭窄导致的后牙反颌,上颌骨扩展是标准的治疗方法。上颌骨扩展可以通过快速扩展(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RME)或慢速扩展(Quad Helix, QH)来实现。RME通常使用固定装置如Hyrax扩展器,而QH则使用可移动的扩展板或固定钢丝。尽管QH在纠正后牙反颌方面更为成功且治疗时间较短,但其对上颌骨缝(midpalatal suture)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比较RME和QH在早期混合牙列(early mixed dentition, EMD)中对上颌骨缝的扩展效果,并评估两种方法在纠正单侧后牙反颌时的骨骼效应及可能的副作用。
本研究为双中心、双臂、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RCT),在瑞典厄勒布鲁和延雪平地区的正畸科进行。研究获得了地区辐射保护委员会和乌普萨拉地区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的指导方针。研究招募了42名患有单侧后牙反颌的儿童,平均年龄为9.5岁,随机分为RME组和QH组。RME组使用固定在第二乳磨牙和乳尖牙上的扩展器,而QH组则使用固定在第一恒磨牙上的扩展器。
研究分为三个时间点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基线(T0)、扩展完成时(T1)和扩展后1年随访(T3)。CBCT扫描使用3D Accuitomo 170设备,扫描范围为8 cm × 8 cm,辐射剂量为128 mSv。图像处理采用标准化方法,确保面部骨骼在轴向、矢状和冠状三个平面上的最佳可视化。所有测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口腔颌面放射学专家进行,并在3周后对10名随机选择的参与者进行重新测量以评估测量者内和测量者间的可靠性。
研究结果显示,RME组在上颌骨缝的前部和下部扩展更为显著,平均扩展量为4.1 mm,而在后部和上部的扩展量较小,平均为1.0 mm。QH组在扩展后未显示出对上颌骨缝的显著影响。在扩展完成时,QH组的颊侧骨宽度显著减少(p < .001),且左第一恒磨牙的颊侧骨缺损和根吸收的发生率较高(p = .0086, p = .013),但在1年随访时这些差异不再显著(p = .11, p = .22)。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QH在早期混合牙列中未打开上颌骨缝,而RME在上颌骨缝的前部和下部扩展更为显著。与固定在乳牙上的RME相比,固定在恒牙上的QH治疗患者在恒牙第一磨牙上表现出更多的颊侧骨丢失和骨缺损。这些发现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扩展装置时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是在考虑骨骼效应和副作用时。
本研究的重要发现包括:RME在上颌骨缝的前部和下部扩展效果显著,而QH未显示出对上颌骨缝的显著影响。此外,QH治疗患者在恒牙第一磨牙上表现出更多的颊侧骨丢失和骨缺损。这些结果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扩展装置时提供了新的证据,尤其是在考虑骨骼效应和副作用时。
研究还发现,RME组在扩展完成时颊侧骨宽度保持较好,而QH组的颊侧骨宽度显著减少。此外,QH组在扩展完成时左第一恒磨牙的颊侧骨缺损和根吸收的发生率较高,但在1年随访时这些差异不再显著。这些发现提示,QH治疗可能在短期内对恒牙第一磨牙的骨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但长期影响较小。
总体而言,本研究为临床医生在选择上颌骨扩展装置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在考虑骨骼效应和副作用时。研究结果强调了RME在早期混合牙列中的骨骼扩展效果,并提示QH治疗可能对恒牙第一磨牙的骨组织产生短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