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由曹子君、潘日虹、徐广民和金磊等学者完成,主要工作单位是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地址为安徽省淮南市。这篇论文发表在《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Chin J Emerg Resusc Disaster Med),2023年第18卷第2期。
研究背景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危及生命。脂肪肝被认为是急性胰腺炎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脂肪肝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因此,准确评估此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对于改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研究重点关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的水平,以及这些指标与合并脂肪肝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设计与方法
研究纳入了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期间住院的182例合并脂肪肝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患者被分为轻度组(92例)、中度组(53例)和重度组(37例)。三组在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等一般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包括符合急性胰腺炎和脂肪肝联合诊断标准,且发病时间少于12小时的患者。排除标准包括其他类型脂肪疾病、心肺疾病、胰腺疾病、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免疫缺陷病例以及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其他严重疾病。
入院时检测
分组及随访
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指标差异
- 重度组入院时NLR(12.63±2.78)、WBC(18.26±4.85×10^9/L)和LDH水平(262.36±27.83 IU/L)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
- 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
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
危险因素分析
预测效能分析
研究意义与价值
本研究揭示,入院时NLR、WBC和LDH水平不仅可用于反映合并脂肪肝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还能作为预测28天内死亡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适时采用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此外,本研究也对NLR和LDH的临床预测价值提供了新的证据。
研究亮点
1. NLR、WBC和LDH这三项低成本、快速检测指标与病情相关性强,有助于实现早期病情识别和风险分层。
2. LDH水平首次被发现是预测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患者死亡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3. 提供了对APACHEⅡ评分等传统评分系统的补充方法,弥补了耗时长、评估效率低等不足之处。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由于研究样本量相对有限,且预后观察的时间较短,因此有必要在未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验证和改进现有结论。同时,研究还可探讨其他值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这将为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的精准治疗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