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基于3D打印仿生全PDMS涂覆多级结构的柔性传感器电机械性能研究

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DOI:10.1016/j.sna.2024.115193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
该研究由Xiaohui Guo、Chengchao Jin、Xianghui Li、Anqi Zhang、Weiqiang Hong、Zihao Yan、Xinyi Zhang、Shuting Yu、Shuhang Yu、Huishan Zhang、Xu Zhu、Heng Zong、Yan Du、Haochen Lu、Yunong Zhao和Yaohua Xu等人共同完成。研究团队主要来自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精密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辽宁省微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该研究发表于《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期刊,2024年2月17日在线发布。

学术背景
柔性压力传感器(flexible pressure sensor)作为柔性电子技术的核心组件之一,在人机交互、健康监测、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单一微结构传感器在检测范围、灵敏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当前应用环境的需求。为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犰狳结构的多级柔性传感器,旨在提高传感器的压力灵敏度并扩展其检测范围。该研究的目标是开发一种低成本、结构简单且性能优越的柔性压力传感器,以应用于运动监测和人机交互等领域。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准备
    研究团队选用了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主要材料,因其透明、柔韧、化学稳定性好且耐高温。此外,还使用了硅橡胶(SR)和导电纤维等材料。所有材料均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加工。

  2. 传感器制备
    传感器的制备采用3D打印流体成型技术和逐层组装工艺。首先,使用SolidWorks 2019设计仿生犰狳模具和PDMS薄膜模具,并通过3D打印机制作。随后,将PDMS与固化剂按10:1的质量比混合,倒入模具中,静置1小时以去除气泡。模具在真空干燥箱中50℃下干燥6小时后脱模,得到仿生犰狳结构和PDMS薄膜。通过硅橡胶将犰狳结构与PDMS薄膜粘合,并在导电纤维和PDMS薄膜之间插入铜线以收集电信号。最后,将所有组件在50℃下真空干燥3小时,形成最终的柔性电极和介电复合结构。

  3. 性能表征
    研究团队使用LCR数字电桥(TH2832)测量传感器的机电性能,并通过数字万能试验机(ZQ-990B)施加不同压力。真空干燥箱(202-00T)用于加热和干燥。实验还通过有限元分析(FEA)对传感器的机械变形进行了模拟,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 6.0进行建模和仿真。

  4.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仿生犰狳结构的柔性传感器在低压条件下(0-500 Pa)表现出1.032 kPa⁻¹的高灵敏度,检测范围可达300 kPa,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均为40 ms。此外,传感器在2000次循环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团队发现仿生犰狳结构在低压力下主要通过中间的褶皱区域承受应力,而在高压力下则通过褶皱和弧形区域共同承受应力,从而实现了广泛的压力检测范围。

  5. 应用测试
    研究团队将传感器应用于多种场景,包括运动监测、物体抓取、机械手抓取和人机交互等。实验表明,传感器能够准确捕捉人体手腕、手指、脸颊、颈部、膝盖等部位的压力变化,并在机器人手臂上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此外,传感器还能够通过解码摩尔斯电码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主要结果
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
1. 仿生犰狳结构的柔性传感器在低压条件下表现出1.032 kPa⁻¹的高灵敏度,检测范围可达300 kPa。
2. 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均为40 ms,表现出快速的动态响应能力。
3. 传感器在2000次循环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证明其具有较高的机械耐久性。
4. 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团队验证了仿生犰狳结构在低压力和高压力下的应力分布机制,揭示了其高灵敏度和宽检测范围的原理。
5. 传感器在运动监测、物体抓取和人机交互等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展示了其在智能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广泛应用潜力。

结论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犰狳结构的多级柔性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宽检测范围、快速响应和优异稳定性等特点。该传感器在运动监测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智能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其低成本、结构简单和性能优越的特点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研究亮点
1. 仿生犰狳结构的设计:通过模仿犰狳的防御行为,设计了一种多级结构,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范围。
2. 3D打印技术的应用:采用3D打印流体成型技术和逐层组装工艺,简化了传感器的制备过程,降低了成本。
3. 优异的综合性能:传感器在灵敏度、检测范围、响应时间和稳定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超越了传统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性能。
4. 广泛的应用场景:传感器在运动监测、物体抓取、机械手操作和人机交互等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展示了其多功能性。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种基于电容信号的摩尔斯电码解码应用,展示了传感器在人机交互中的潜力。此外,传感器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下的性能测试表明,环境因素对其性能影响较小,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