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19世纪的跨媒体改编研究

期刊: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这篇文章属于类型b。以下是根据内容生成的学术总结:


主要作者与出版信息

本文作者为 Lissette Lopez Szwydky,研究隶属于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文章出版于 2020 年,由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发行。论文题目为《Transmedia Adapta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着重探讨了19世纪的跨媒体改编现象及其文化影响。

主题与背景

这篇综述文章讨论了19世纪的改编实践如何塑造文本、艺术与文化,同时揭示其与当代跨媒体叙事和融合文化(convergence culture)的联系。通过对历史文本和艺术的宏观叙述,文章阐明了改编(adaptation)不仅是一种从属的叙事形式,而是驱动叙事延续的重要机制。作者结合文学研究、戏剧与艺术史以及媒体研究,提出了跨历史的研究视角,试图重塑我们对改编和文学历史的理解。


主要观点

1. 改编的历史机制与文化持续性

作者首先指出,改编被传统上视为“衍生”实践,但实际上它是叙事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强调,许多经典文本能够存续、被传播并进入文学经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改编实践在不同媒介和文化环境中的作用。文学改编不是文本的“余生”,而是为其“注入生命力”。

举例来说,Mary Shelley 的《Frankenstein》在19世纪被频繁改编,包括至少15次的舞台改编。这些改编不仅让作品接触到了更广泛的观众,也通过舞台表演、版画以及随之派生的纪念品等形式,使其成为一种“文化文本”(culture-text)。

2. 改编与跨媒体叙事的连续性

作者利用“跨媒体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和“融合文化”(convergence culture)两个理论框架来分析19世纪改编实践的现代意义。Henry Jenkins 的跨媒体叙事理论阐述了单一叙事世界如何在多个媒介中展开,而融合文化则描述了通过不同媒介平台进行合作、消费及创造的现象。文章中,作者将这种理论模型带回历史语境,指出19世纪文本被改编及扩展为多种体裁(戏剧、雕塑、绘画、音乐等)的现象是当代跨媒体叙事的先声。

例如,Charles Dickens 的小说早在其连载过程中就被改编为戏剧,同时该过程伴随着图像化的版本出版,以及随后的纪念品和周边商品,使得他的叙事构建起一个持续扩展的“故事世界”(storyworld)。

3. 文学改编与商业文化的兴起

19世纪正值工业化和早期资本主义背景,改编实践蓬勃发展与文学作品进入大众市场密不可分。戏剧改编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而松散的版权保护法规使得利用改编版本盈利变得相对容易。

作者论述了戏剧、图书出版、插画、雕塑等多种媒介如何共同形成了支持改编文化的产业链。举例而言,英国剧院频繁上演 Walter Scott 的小说改编版本,同时这些改编又通过印刷媒体被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中。

4. 跨视觉艺术与文学形式的互动

作者详细分析了19世纪文学与视觉艺术之间的互动。例如,伦敦的莎士比亚画廊成为跨媒介叙事的一个重要案例,画廊展示的作品融合了文学文本、绘画以及印刷品,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的视觉化传播。同时,William Blake 的插画作品,通过更新传统文本的视觉呈现形式,成功将《天堂丧失》和《神曲》注入革命年代的文化背景中。

5. 文化文本的构建与叙事扩展

在讨论“文化文本”概念时,作者尤其着重点评 Dickens 和 Arthurian Camelot 传说的叙事整合。Charles Dickens 的小说借助连续化的故事结构、伦敦的城市背景和极具个性的角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叙事世界;而 Arthurian 传说则通过 William Morris、Julia Margaret Cameron 等人向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消费者提供了一系列改编作品,从而持续重塑了文化符号。

6. 周边产品与消费文化的出现

除了书籍和戏剧改编,19世纪的消费文化还推动了大量相关衍生产品的制作,包括儿童玩具戏剧(toy theatres)、缩写版本的廉价小说(chapbooks)以及其他纪念品。作者引述了 Henry Jenkins 关于“参与性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的理论,将消费者视为创作者,通过商品化与互动形式推动并参与叙事改编。


论文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系统性地阐述了19世纪的改编实践不仅塑造了文学历史,同时为当代的文化生产提供了重要模型。通过跨学科视角,Lissette Lopez Szwydky 打破了文学研究与媒体研究的界限,将改编定位为一种核心的叙事机制。文章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文学与视觉艺术、戏剧、消费文化之间的深度互动,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叙事的多样化实践。同时,本文启发读者从历史视角理解当代改编现象,加强了适应性研究与历史研究之间的联系。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