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后产后抑郁症及疼痛控制的疗效: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期刊:BMC AnesthesiologyDOI:10.1186/s12871-024-02436-6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研究。以下是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主要作者及机构

该研究由Shurong Li、Zhifang Zhuo、Renwei Li和Kaikai Guo共同完成。Shurong Li和Zhifang Zhuo为主要贡献者,Kaikai Guo为通讯作者。研究机构包括莆田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和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疼痛科。该研究于2024年发表在BMC Anesthesiology期刊上。

学术背景

该研究的主要科学领域为麻醉学与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的预防与治疗。产后抑郁症是围产期女性常见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在10%至20%之间,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更为普遍。PPD不仅对新生儿和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还增加了医疗服务的负担。尽管药物治疗PPD被广泛应用,但其起效慢且效果有限。此外,目前尚无针对PPD的特异性药物干预措施。

酮胺(Ketamine)作为一种分离性麻醉剂,通过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发挥快速且持久的抗抑郁作用。然而,酮胺的治疗应用受到其副作用(如分离性症状和成瘾性)的限制。艾司酮胺(Esketamine)是酮胺的右旋异构体,其麻醉效果是酮胺的两倍,且副作用较少。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围手术期静脉注射酮胺可降低PPD的发生率,但关于艾司酮胺在剖宫产术后PPD预防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该研究旨在评估艾司酮胺作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的辅助药物,在预防剖宫产术后PPD中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对术后疼痛管理的潜在影响。

研究流程

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1日在莆田市第一医院进行。研究对象为246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级、年龄在19至44岁之间的择期剖宫产产妇。排除标准包括精神障碍、严重产科并发症、对艾司酮胺过敏以及不适合椎管内麻醉的产妇。

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艾司酮胺组和对照组,每组123人。艾司酮胺组在PCIA中额外添加1.5 mg/kg的艾司酮胺,而对照组仅使用舒芬太尼(Sufentanil)和托烷司琼(Tropisetron)。所有产妇在术后42天通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估PPD发生率。次要结局包括术后0-24小时、24-48小时和0-48小时的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以及术后2、4、8、12、24和48小时的静息和运动时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主要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42天,对照组的PPD发生率为17.6%,显著高于艾司酮胺组的8.2%(p = 0.02)。EPDS评分在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平均得分为9.02 ± 2.21,艾司酮胺组为6.87 ± 2.14(p < 0.0001)。在疼痛管理方面,艾司酮胺组在术后0-24小时(42.5 ± 4.58 µg vs. 50.15 ± 5.47 µg, p = 0.04)和0-48小时(87.40 ± 9.51 µg vs. 95.10 ± 9.36 µg, p = 0.04)的舒芬太尼消耗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艾司酮胺组在术后24和48小时的运动时疼痛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39 ± 1.57 vs. 4.50 ± 0.80, p = 0.02; 2.43 ± 0.87 vs. 3.56 ± 0.76, p = 0.02)。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该研究表明,1.5 mg/kg的艾司酮胺作为PCIA的辅助药物,可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后42天内PPD的发生率,并减少术后48小时内的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且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此外,艾司酮胺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应激激素(如游离皮质醇、心房利钠肽、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尽管对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不显著。

研究亮点

  1. 重要发现:艾司酮胺作为PCIA的辅助药物,能够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后PPD的发生率,并改善术后疼痛管理。
  2. 方法创新:该研究首次在剖宫产术后PCIA中使用较高剂量的艾司酮胺(1.5 mg/kg),并验证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 研究对象特殊性:研究聚焦于中国汉族剖宫产产妇,填补了艾司酮胺在这一人群中的研究空白。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探讨了艾司酮胺对术后应激激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抗抑郁机制提供了线索。此外,研究结果提示,艾司酮胺可能通过减少术后应激反应和疼痛,间接降低PPD的发生风险。

意义与价值

该研究为剖宫产术后PPD的预防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研究结果为艾司酮胺在围手术期镇痛和抗抑郁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未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