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属于类型b,即一篇科学论文,但不是单一原创研究的报告,而是一篇综述文章。以下是对该文档的详细介绍:
作者及机构
本文的主要作者包括Roland Goldbrunner、Giuseppe Minniti、Matthias Preusser、Michael D. Jenkinson、Kita Sallabanda、Emmanuel Houdart、Andreas von Deimling、Pantelis Stavrinou、Florence Lefranc、Morten Lund-Johansen、Elizabeth Cohen-Jonathan Moyal、Dieta Brandsma、Roger Henriksson、Riccardo Soffietti和Michael Weller。这些作者分别来自德国科隆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英国利物浦沃尔顿中心、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法国巴黎拉里布瓦西埃医院、德国海德堡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法国图卢兹癌症研究所、荷兰癌症研究所、瑞典斯德哥尔摩区域癌症中心、意大利都灵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大学等机构。本文发表于2016年9月的《The Lancet Oncology》期刊。
主题
本文的主题是脑膜瘤(meningioma)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由欧洲神经肿瘤学协会(EANO)的脑膜瘤工作组编写。文章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基于现有科学文献的最佳循证建议,涵盖脑膜瘤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程序、治疗决策、手术和放射治疗方法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
主要观点
1. 脑膜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大多数为WHO I级病变,少数为WHO II级或III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局部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压升高等症状。文章强调,尽管脑膜瘤的发病率较高,但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证据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与其他肿瘤(如高级别胶质瘤)相比时。
脑膜瘤的诊断
脑膜瘤的初步诊断主要依赖于MRI(磁共振成像),而最终诊断需要通过手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分类、分级和分子分析。对于许多老年患者,观察可能是最佳的治疗选择。文章还提到,新的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示踪剂(如⁶⁸Ga-DOTATATE和⁹⁰Y-DOTATOC)在复杂脑膜瘤的诊断中显示出潜力,特别是在区分肿瘤组织与健康组织方面。
脑膜瘤的治疗决策
如果需要治疗,标准治疗方法是完全手术切除,包括受累的硬脑膜。对于小型肿瘤,放射外科手术(radiosurgery)是一种替代选择;对于大型或既往治疗过的肿瘤,分次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更为适用。文章指出,结合手术和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正在开发中,这些方案能够在低发病率的情况下治疗整个肿瘤体积。
脑膜瘤的药物治疗
脑膜瘤的药物治疗仍处于实验阶段,但抗血管生成药物、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和靶向药物是未来治疗难治性脑膜瘤的有前景的候选药物。文章强调,目前药物治疗的证据较弱,但随着可靶向突变的发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脑膜瘤的分级治疗
文章详细讨论了不同WHO分级脑膜瘤的治疗策略。对于WHO I级脑膜瘤,完全切除后通常不需要进一步治疗;对于WHO II级和III级脑膜瘤,术后放射治疗是必要的,尤其是在不完全切除的情况下。文章还提到,WHO III级脑膜瘤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倾向,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脑膜瘤的随访
随访对于预防潜在的不可逆神经功能缺损和确定干预时机至关重要。文章建议,WHO I级脑膜瘤患者应在治疗后5年内每年进行MRI检查,之后每两年一次;WHO II级和III级脑膜瘤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MRI检查。对于老年患者或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随访频率可以适当降低。
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指出,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领域正在取得进展,特别是在分子分类和靶向治疗方面。未来的研究应集中在开发新的PET示踪剂、优化放射治疗方案以及开展更多前瞻性临床试验,以提高治疗证据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
意义与价值
本文为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面的循证指南,尽管现有证据水平较低,但文章通过总结现有文献和专家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章强调了多学科合作在脑膜瘤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特别是在分子靶向治疗和放射治疗优化方面的潜力。这篇综述不仅为神经肿瘤学领域的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实用的指导,也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