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ALK重排非小细胞肺癌中基因间序列-ALK融合及其共存融合的分布与治疗结果

期刊:lung cancerDOI:10.1016/j.lungcan.2020.12.018

该文档属于类型a,即单篇原创研究的学术报告。以下是对该研究的详细介绍:

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Chengzhi Cai、Yuan Tang、Yanying Li、Yuqi Chen、Panwen Tian、Yongsheng Wang、Youling Gong、Feng Peng、Yan Zhang、Min Yu、Ke Wang、Jiang Zhu、You Lu和Meijuan Huang。这些作者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不同科室,包括胸外科肿瘤科、病理科、神经外科和呼吸科。该研究于2021年1月9日在线发表在《Lung Cancer》期刊上。

学术背景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重排是NSCLC中常见的驱动基因改变,约5%的NSCLC患者存在ALK重排。ALK重排的NSCLC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表现出较好的生存获益。然而,ALK重排的模式多样,除了常见的EML4-ALK融合外,还存在其他类型的ALK重排,如基因间序列-ALK融合和共存的重排。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ALK重排NSCLC患者的ALK重排分布及其治疗结局,特别是基因间序列-ALK融合和共存重排的情况。

研究流程

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患者筛选与样本收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筛选ALK阳性的NSCLC患者,收集治疗前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样本。研究纳入标准包括年龄大于18岁、经组织学诊断为NSCLC、且经免疫组化(IHC)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确认为ALK阳性的患者。排除标准包括FISH、IHC和下一代测序(NGS)均为阴性的患者、样本不足以进行NGS的患者、以及治疗后一个月内失访的患者。 2. NGS测序:使用Qiagen DNA FFPE组织试剂盒纯化DNA,使用Qubit 2.0荧光计进行DNA定量。采用M220聚焦超声仪对DNA进行剪切,并使用Agencourt AMPure XP试剂盒纯化200-400 bp的DNA片段。随后进行杂交捕获、磁珠选择和PCR扩增。使用Illumina NextSeq 500进行测序,数据通过Burrows-Wheeler Aligner软件映射到人类基因组(hg19),并使用GATK 3.2和Mutect软件进行变异调用。 3. 数据分析:根据NGS结果,将患者分为单重排和多重排两组。进一步将单重排患者分为基因间序列-ALK融合、非EML4-ALK融合和EML4-ALK融合亚组。分析ALK重排的分布情况,并评估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 4. 统计分析:使用SPSS 23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基线特征,使用Kaplan-Meier方法描述生存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亚组的生存率。

主要结果

  1. ALK重排分布:在89例ALK重排的NSCLC患者中,15例(16.85%)存在基因间序列-ALK融合,18例(20.22%)存在非EML4-ALK融合,71例(79.78%)存在EML4-ALK融合。共发现22种ALK重排伙伴,包括EML4、FAM179A、STRN、KLC1、TACR1、HIP1、CRIM1、DTSF、ITGAV、TTC27、STK17B、C12orf75、FUT8、CLTC、EPAS1、ATP13A4、LYPD1、CAMKMT、TANC1、LINC00327、LIMD1和LOC102467213。此外,16例(17.98%)患者存在多个ALK重排。
  2. 治疗结局:41例患者接受一线克唑替尼治疗,疾病控制率为100%,客观缓解率为48.8%。排除3例早期失访患者后,37例患者的中位PFS为9.7个月。存在多个重排的7例患者中位PFS为11.9个月,单重排患者为9.0个月(p=0.336)。基因间序列-ALK融合患者的中位PFS为12.0个月,非基因间序列-ALK融合患者为9.6个月(p=0.989)。单EML4-ALK融合患者的中位PFS为9.0个月,其他ALK改变患者为13.0个月(p=0.890)。单基因间序列-ALK融合患者的PFS分别为2.9个月、27个月和28.9个月。

结论

本研究首次系统报道了ALK重排NSCLC患者中基因间序列-ALK融合和共存重排的分布情况。基因间序列-ALK融合和非EML4-ALK融合更容易与其他重排共存。研究结果表明,基因间序列-ALK融合和共存重排对克唑替尼治疗的疗效无显著影响。

研究亮点

  1. 重要发现:首次揭示了基因间序列-ALK融合和共存重排在ALK重排NSCLC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对治疗结局的影响。
  2. 方法新颖性:采用NGS技术全面分析ALK重排的模式,并结合IHC和FISH进行验证,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3.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聚焦于ALK重排NSCLC患者,特别是基因间序列-ALK融合和共存重排的患者,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本研究还发现,基因间序列-ALK融合的转录结果复杂,可能通过复杂的重排、选择性剪接和互惠重排产生不同的转录本。这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RNA或蛋白检测结果来指导治疗选择。此外,研究还报道了多个新的ALK重排伙伴,为ALK重排NSCLC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研究意义

本研究不仅为ALK重排NSCLC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持,还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特别是对于存在基因间序列-ALK融合和共存重排的患者,研究结果表明克唑替尼治疗仍具有潜在的疗效,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