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Zhang Xiuyan、Tian Qingmei、Wu Qiuxin等,他们分别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以及山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眼病重点实验室。研究发表在2021年4月9日的《Microvascular Research》期刊上,文章编号为104169。
近视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较高(40-7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功能障碍可能是近视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深入了解微血管系统在近视中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展至关重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技术,能够提供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的深度分辨可视化信息,无需注射染料。本研究旨在利用OCTA技术量化18-24岁年轻成年人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及血管密度,并探讨其与球镜等效屈光度(SER)和眼轴长度(AL)的关系。
本研究为一项观察性横断面研究,共纳入77名年轻近视成年人的154只眼。研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参与者筛选:研究在2019年10月至12月期间招募了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学院的两班本科生。所有参与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最佳矫正视力(BCVA)≥16/20,眼压(IOP)<21 mmHg,且在检查前12小时内未饮酒、摄入咖啡因或吸烟。排除标准包括有激光手术、眼内手术或眼外伤史,患有其他可能影响眼循环的眼部或全身疾病,或在测量前两周内使用过药物。
眼部检查:所有参与者均接受了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前节和后节的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屈光度测量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屈光度数据转换为球镜等效屈光度(SER),并计算为球镜度数加柱镜度数的一半。眼压通过压平眼压计测量。为了进行睫状肌麻痹,参与者首先接受一滴0.4%的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两分钟后每隔5分钟滴入三滴1%的环戊通。
OCTA检查:OCTA扫描使用光谱域系统RTVue XR OCT(Optovue Inc, 软件版本2017.1.0.155)进行。每个眼睛进行以黄斑为中心的3.00×3.00 mm区域扫描,每个B扫描在固定位置重复两次,以最小化运动伪影。使用分谱幅度去相关血管成像(SSADA)技术检测血流并生成OCTA en-face图像。软件自动分割毛细血管床为浅层、深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并由独立眼科医生审查分割线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密度、厚度、黄斑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SER和AL之间的关系,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共纳入了77名年轻近视成年人的148只健康眼,平均年龄为21.80±1.32岁。主要结果如下:
视网膜厚度(RT)与SER、AL的关系:SER与黄斑区RT呈负相关(r=-0.180, p=0.028),与鼻侧(r=0.224, p=0.006)和下侧(r=0.217, p=0.008)RT呈正相关。AL与黄斑区RT呈正相关(r=0.250, p=0.002),表明眼轴长度越长,黄斑区视网膜越厚。
血管密度(VD)与SER、AL的关系:SER与黄斑区深层血管密度(DVD)呈负相关(r=-0.185, p=0.025)。AL与黄斑区DVD呈正相关(r=0.284, p<0.001),表明眼轴长度越长,黄斑区深层血管密度越高。
黄斑无血管区(FAZ)面积与SER、AL、RT的关系:AL与FAZ面积呈负相关(r=-0.232, p=0.005),RT与FAZ面积呈负相关(r=-0.645, p<0.001)。
黄斑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SER、AL的关系:SER与SFCT呈正相关(r=0.486, p<0.001),AL与SFCT呈负相关(r=-0.407, p<0.001)。
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面积与SER、AL、SFCT的关系:SER、AL和SFCT与CC灌注面积无显著相关性(p>0.05)。
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深层血管密度增加,而黄斑下脉络膜厚度变薄。SER、AL和SFCT与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无显著相关性,这可能表明黄斑下脉络膜厚度变薄是眼轴延长的继发性变化,而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可能是独立于眼轴增长的因素。
本研究首次使用OCTA技术量化了18-24岁年轻成年人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及血管密度,并探讨了其与SER和AL的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近视的微血管变化提供了重要数据,并为近视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了基线信息。
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且未进行图像放大校正。未来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将提供更多数据,以观察近视的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并解释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本研究通过OCTA图像分析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厚度及微血管结构,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测近视眼底病变,并为不同年龄阶段近视的生理变异提供了基线信息。研究结果表明,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可能是独立于眼轴增长的因素,这为进一步研究近视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