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2020年心肺复苏和紧急心血管护理国际共识及治疗推荐

期刊:ResuscitationDOI:10.1016/j.resuscitation.2020.09.010

关于2020国际心肺复苏与急救心血管护理科学共识和治疗建议的重要综述

本文档为一篇科学综述文章,标题为“2020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由Theresa M. Olasveengen、Mary E. Mancini、Gavin D. Perkins等多位作者及其研究团队联合撰写。文章发表于《Resuscitation》和《Circulation》期刊,由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和 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ILCOR) 共同资助出版,故属于类型b的科学论文(非单一原创研究的报告)。

本文综述了ILCOR关于成人基本生命支持(Adult Basic Life Support, BLS)的共识科学及治疗建议(CoSTR),总结了2020年度及之前通过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ysRev)、范围综述(Scoping Review, ScopRev)以及证据更新(Evidence Update, EvUp)的方法学支持,为心肺复苏(CPR)和急救心血管护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全面见解。本报告将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段详述,并解释其具体内容和理论依据。


主体内容

1. 文章背景与目标

  • 本综述旨在总结和更新自2010年以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核心科学与治疗建议,重点关注2020年发布的成人基本生命支持领域的20个重要主题。
  • 在国际急救领域,心跳骤停的识别与干预、人工心肺复苏的优化、公共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程序的推广以及其他相关急救手段的改进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为此,ILCOR通过对系统性证据回顾、多样性研究范围的探索及最新证据评估提取,提出了基于GRADE方法(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的最新临床建议。

2. 本文梳理的研究与探讨的主题

i. 调度诊断与干预

主要内容: - 心跳骤停的调度诊断: - 作者建议急救调度中心使用标准化算法实时确认是否发生心跳骤停。 - 研究表明,当实现准确诊断后,调度员辅导CPR(Dispatcher-Assisted CPR, DA-CPR)有望提高旁观者CPR的施行率。 - 配备更敏感的诊断工具与运行机制,例如AI支持的电话辅助诊断技术,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主要论据: - 研究指出当前调度员对心跳骤停的总体诊断准确率较低,敏感性约为79%,假阴性率高达21%。通过优化调度算法,能有效减少诊断延误。


ii. 胸外按压的技术要点与标准

主要内容: 1. 按压位置:研究仍然建议将按压位置设置在胸骨下半部,但迄今为止尚无直接临床证据进一步支持此建议。 2. 按压频率与深度: - 推荐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深度约为5厘米,避免超过6厘米。 - 强调完全胸壁回弹以确保心腔充分回扩。 3. 按压-通气比:建议继续采用30:2的按压-通气比为标准比例。

主要论据: - 实验结果显示,在按压频率和深度符合标准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以及二氧化碳末端浓度(ETCO2),从而提升生存率。


iii. 社区急救技术推广与公众AED使用

主要内容: - 极力推广公开的AED计划,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安装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设备。 - 研究支持拯救结果取决于及时AED的使用和旁观者施行CPR。

主要论据: - 模型计算证实,公开AED计划每百万人口覆盖超过200个站点时,心跳骤停患者存活率显著上升。


iv. 特定情况下的CPR策略
  1. 溺水患者
    • 建议依据特定情境,初期着重呼吸道管理和人工通气,以改善缺氧性心跳骤停患者的预后。
  2. 疑似阿片类药物相关急症
    • 倡导在继续正常CPR程序同时,配合快速使用纳洛酮(Naloxone)以逆转可能的阿片过量。

主要论据: - 作者引用多项观察性研究和小型RCT数据,表明上述特殊策略对生存率改善的潜在益处,但同时指出相关直接证据较为稀缺。


v. 技术干预与反馈

主要内容: - 实时反馈设备和提示技术在提高CPR质量方面受到重点评估。 - 提议将此类设备作为综合质量改进计划的一部分使用,但不建议孤立依赖这些设备。

主要论据: - 个别研究(例如Goharani等人的研究)表明,采用深度反馈“点击装置”可将医院出院生存率提高25%。尽管存在异地表现差异,但作者坚持认为这些装置对提升急救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3. 文章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本综述总结的2020年度科学共识非常全面,涵盖了成人基本生命支持中从拨打急救电话到心肺复苏关键步骤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改进策略,并为全球急救领域提供了统一标准。其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合进展:更新以过去十年发表的BLS数据和治疗建议为基础的证据。 2. 推动社区心肺复苏技术普及:提出具体方案以提高社区CPR覆盖面。 3. 引领未来研究方向:识别当前知识空白,例如新型技术对心跳骤停识别及急救干预的提升。


结论

通过回顾一系列BLS领域的专题证据评估,本综述呼吁推动精准急救诊断和干预技术的应用,同时强调高质量CPR作为急救流程的坚实基石。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针对技术指导、患者特定设置及CPR持久改善策略,优化治疗标准以减少全球范围内心跳骤停导致的死亡与后遗症。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