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虚拟数字人视听形象创作研究——以柳夜熙系列短视频为例

期刊:湖南包装

类型b

姚佳旺等人来自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他们的论文《虚拟数字人视听形象创作研究——以柳夜熙系列短视频为例》发表在《湖南包装》2024年2月刊。

本文主要探讨了虚拟数字人(Virtual Digital Human)的创作方向及其社会影响力。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拟像时代,VR、AR和MR等技术迅速发展,为虚拟数字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社会呈现出一种拟像化形态,符号正在与真实博弈,超真实(Hyperrealisn)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超真实”时代,青年人相比中老年更具接受能力。文章通过分析虚拟数字人柳夜熙的案例,探讨其社会影响力和审美特征,并探究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新型媒介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

虚拟数字人是“超真实”的产物

文章首先解释了“超真实”概念的理论基础。鲍德里亚将拟像分为三个层级:仿造、生产和仿真。第一级拟像是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时期的仿造,影像的社会关系特征由仪式化变为美学化;第二级拟像是大机器时代的生产,艺术品依赖商品的价值规律,影像与实物没有区别;第三级拟像是仿真,当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主要来自已经取代现实的符号时,就进入了超现实时刻。柳夜熙一类的虚拟人便是“超真实”的产物,弥补了现实中不存在或鲜有存在的“完美人类”。布迪厄将身体视为象征性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完美的身体可以被视为一种容器,不仅承载着物质美,还承载着征服美丽的象征。

虚拟数字人的创作方向

合理利用猎奇心理

技术的发展使得拟像以极度逼真的方式靠近现实甚至创造现实。虚拟数字人在某种意义上是数字模型对现实人类的拟像。基于新媒体与互联网的大众文化几乎艳丽到刺目的程度,严重快餐化,在功能上是一种游戏性的娱乐;在生产方式上是一种由文化工业生产的商品;在文本结构上是一种缺乏深度思考的表征系统。很多博主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运用虚拟技术打造媚俗、泛娱乐化的虚拟数字人。柳夜熙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设定,拥有真实人类的一切生理特征,又有人类无法拥有的“魔法”及“捉妖”的设定,创造出比真实还要真实的“超真实”。

打造中国式英雄

“人设”即人物设定的简称,最早源于动漫领域,指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人格、形象、生活背景等设计。虚拟偶像的具身性和可操控性满足了青年们各种各样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表征和依恋转移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人物性格时要考虑贴合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人物性格,如正义青年。未来设计虚拟数字人在人格上要追求完美,做有道德的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总结出多种优秀品质,虚拟数字人应积极践行此类品质。

人格:归纳正向精神,培养高尚品格

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未来设计虚拟数字人在人格上要追求完美,做有道德的人。由于短视频短且快的特质,每一条或几条视频都是一个单独的单元、一则单独的故事,所以在人格设计上,虚拟数字人的“品格”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中国警察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的品格;中国消防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品格;中国外交极速救援,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品格。

形象:深耕中华风尚,打造东方韵味

以往大部分虚拟人物和虚拟偶像的人物形象设计都偏向于日本化、二次元。而柳夜熙纯粹是东方审美长相,采用中国古典女性的人物形象特征。衣服造型方面虽然多变但均为中国传统汉服改良,即使是现代服装也融入了中式旗袍的元素;其妆容也引用了古代的传统妆面,如头顶的花黄和花瓣唇妆等。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普和推广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生活背景:发掘历史典故,植根中国文化

目前柳夜熙的视频主线内容为“捉妖”,主要的元宇宙数字妖怪分别对应着鼠、蛇、虎、马和龙几大生肖,主要剧情线为数字妖怪对现实世界的干扰,从而告诫观者不要沉迷于虚拟世界。未来虚拟数字人的内容建设也可参照这一方向发展,将虚拟数字人和历史典故相结合,构建中国文化传播话语体系。

AI是虚拟人的未来

AI作为虚拟人驱动的大脑之一,是虚拟人能够在元宇宙感知行为并做出反馈的核心要素,也是其掌握与学习技能的关键所在。因受限于较高的制作成本和技术门槛等因素,目前AI虚拟人所表现出来的智商水平还远未达到人们预期。但是ChatGPT的出现为AI虚拟人迎来了一线转机。如果可以将ChatGPT的程序应用写入数字虚拟人里,将是数字虚拟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

结语

虚拟数字人不仅是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好的文化传播的新型媒介。虚拟数字人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要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新型媒介,不可以仅仅依赖科技手段,而是要让视频内容更有中国文化价值与内涵,人物设定更加具有中国文化特征,将虚拟数字人塑造成为一种有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作品。如何利用好虚拟数字人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价值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帮助青年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是未来虚拟数字人应该考虑的创作方向。

本文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提出了虚拟数字人作为新型媒介的文化传播潜力,强调了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中国文化价值与内涵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虚拟数字人创作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建议。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