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b
这篇综述文章由Erwan Salaun, MD, PhD等人撰写,作者来自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Cardiologie et de Pneumologie de Québec等多个机构。文章发表于2024年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主题为抗肌钙蛋白抗体和大分子肌钙蛋白在心脏肌钙蛋白临床解读中的作用。
心脏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cTn)是现代医学中广泛使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心肌损伤,并具有预测和预后心脏疾病的价值。然而,异嗜性抗体、抗肌钙蛋白抗体和大分子肌钙蛋白复合物的存在可能导致cTn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或不成比例的升高,从而影响临床解释和医疗管理。本文旨在描述cTn释放的可能机制及循环cTn水平评估的变化来源,探讨抗肌钙蛋白抗体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对免疫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检测这些复合物的方法。
抗肌钙蛋白抗体在看似健康的人群和心脏病患者中均可观察到,其发展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涉及心肌损伤后的免疫反应。这些抗体可识别循环中的cTnI或cTnT,并形成一种名为大分子肌钙蛋白的免疫球蛋白-肌钙蛋白复合物。大分子肌钙蛋白在使用高灵敏度cTn(hs-cTn)检测时成为更大的挑战,已有多例因抗体和大分子肌钙蛋白导致的误诊报告。
目前,检测大分子肌钙蛋白的方法包括尺寸排阻色谱法、蔗糖梯度分离法、免疫球蛋白耗竭技术和聚乙二醇沉淀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例如尺寸排阻色谱法和蔗糖梯度分离法虽能准确测量游离和结合的肌钙蛋白,但复杂且不适合常规临床分析;而聚乙二醇沉淀法则成本低、操作简单,但有时结果不明确。
在不同临床场景中,抗肌钙蛋白抗体和大分子肌钙蛋白的影响各异。例如,在健康患者和运动员中,大分子肌钙蛋白可能导致cTn结果多年持续升高;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干扰抗体可能在无心肌损伤的情况下被检测到,导致急性或不稳定冠状动脉事件的误诊;在心肌病患者中,干扰抗体可能错误地怀疑新的心脏损伤事件,如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此外,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感染和疫苗接种的高发率,存在因干扰导致的新冠相关心肌损伤或疫苗接种后急性心肌炎的误诊风险。
对于疑似cTn检测干扰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个诊断心肌损伤的算法。首先,通过连续测量hs-cTn来评估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损伤;其次,确认干扰的存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不同的cTnI或cTnT免疫测定法;最后,使用聚乙二醇沉淀和免疫球蛋白耗竭等方法确认干扰抗体或大分子肌钙蛋白的存在。实验室专业人员应积极建立技术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一潜在的诊断陷阱。
目前,关于抗肌钙蛋白抗体和更广泛的抗心脏抗体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抗肌钙蛋白抗体的起源尚不确定,其在个体中的发展时间和频率也不可预测。此外,抗肌钙蛋白抗体的真实患病率在健康个体和已确诊的心脏病患者中均不清楚。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MINOCA)中,抗肌钙蛋白抗体和大分子肌钙蛋白的存在应系统地进行评估。
尽管cTn仍然是现代医学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但其检测结果可能受到抗肌钙蛋白抗体和大分子肌钙蛋白复合物的干扰。这些干扰可能影响心肌损伤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决策、管理策略和最终患者的预后。因此,所有订购cTn检测的临床医生都应接受培训,以识别典型的和非典型的cTn动力学,并意识到在存在抗肌钙蛋白抗体和大分子肌钙蛋白干扰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假阳性或不成比例的结果。实验室专业人员应积极开发新的检测方法,以促进准确识别,并通过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研究,进一步提高对心脏免疫学的认识。
本文详细介绍了抗肌钙蛋白抗体和大分子肌钙蛋白在cTn检测中的影响,提供了多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一个实用的诊断算法。此外,文章强调了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改善cTn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