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始研究的学术论文。以下是对该研究的详细介绍:
该研究由Xiaoxia Ma、Mastura Binti Mahamed和Aryaty Binti Alwie三位作者共同完成,他们均来自马来西亚普特拉大学现代语言与传播学院。研究发表在《Studies in Media and Communication》期刊上,出版时间为2024年12月。
抑郁症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问题,在医学界和社会中备受关注,且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抑郁症患病率的上升,关于其成因和解决责任的讨论也日益增多。新闻媒体在传播健康信息和塑造公众认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旨在通过定量内容分析,评估新闻媒体在个体、社交网络和社会三个层面对抑郁症成因和解决责任的框架化(framing)情况。研究的目标是填补现有文献中对社交网络层面责任框架的忽视,并为健康新闻和传播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研究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样本选择:研究选取了2020年至2023年间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抑郁症相关文章作为分析对象。样本包括《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央电视台新闻、凤凰卫视、《半月谈》、《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和《澎湃新闻》等八家媒体机构的文章。最终样本包括365篇新闻文章。
编码与测量:研究采用定量内容分析方法,对每篇文章中关于抑郁症成因和解决责任的框架进行编码。编码分为个体、社交网络和社会三个层面。具体编码内容包括生物学和医学因素、个人行为/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问题、社会支持、公共医疗保健等。
数据分析:研究通过Krippendorff’s alpha系数评估了编码者之间的信度,所有变量和类别的信度均大于0.78,表明数据可靠。研究分析了每个责任层面的成因和解决责任的频率,并比较了国有媒体和市场导向媒体在责任框架上的差异。
社交网络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媒体文章在抑郁症成因和解决责任的框架化中,社交网络层面占据了重要地位。61.3%的文章将社交网络视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64.5%的文章将解决责任归因于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层面的积极社会支持(53%)是解决抑郁症的主要方案之一,但社会支持的负面影响(29.8%)和缺乏社会支持(17.9%)也是重要的解决障碍。
社会责任的增加:研究显示,社会层面的解决责任被广泛提及,公共医疗保健(57.8%)是最常被提到的解决方案。此外,去污名化(18.4%)和知识增长(23.1%)也被认为是社会层面的重要解决方案。
个体化责任框架:研究指出,中国媒体文章在抑郁症成因的框架化中,倾向于将责任归因于个体层面。67.5%的文章将个体视为抑郁症的主要成因,个体行为/生活方式(49.6%)和人口统计学因素(44.3%)是最常被提到的个体层面成因。
媒体组织差异:研究发现,国有媒体更倾向于将抑郁症的成因归因于个体层面(43.3%),而市场导向媒体则更倾向于将解决责任归因于社会层面(34.6%)。国有媒体在解决责任框架上更强调社会层面的责任(35.9%),而市场导向媒体则更关注社会层面的解决方案(32.9%)。
该研究通过分析新浪微博上抑郁症相关文章的框架化情况,揭示了新闻媒体在抑郁症成因和解决责任框架化中的多重责任层面。研究发现,社交网络在抑郁症的成因和解决责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社会层面的解决责任被广泛提及,而个体化责任框架则可能导致对抑郁症患者的污名化。研究还发现,国有媒体和市场导向媒体在责任框架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了不同媒体生态系统对公众理解和讨论抑郁症问题的影响。
该研究填补了现有文献中对社交网络层面责任框架的忽视,为健康新闻和传播实践提供了实证依据。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媒体在抑郁症问题上的框架化策略,还为制定更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健康传播策略提供了参考。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不同媒体类型在责任框架上的差异,为未来的媒体研究和健康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媒体在抑郁症问题上的框架化策略,并为未来的健康传播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