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通过核磁共振、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数据的有效整合预测天然气砂岩的生产能力

期刊:SPWLA 47th Annual Logging Symposium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主要作者和研究机构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Scott Jacobsen、Dale May、Jeff Grant和Jeff Little,他们分别来自Schlumberger Oilfield Services的休斯顿和贝克斯菲尔德分部。该研究发表在2006年6月4日至7日举行的SPWLA 47th Annual Logging Symposium上。

学术背景
本研究的主要科学领域是油气田开发中的储层评价技术,特别是针对成熟气藏的产能预测。传统的气藏评价方法主要依赖于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但含水饱和度仅能静态反映储层流体的分布,无法准确预测实际生产中水和气的比例。尤其是在含水饱和度处于40%至70%的中间范围时,传统方法的预测结果往往模糊不清,可能导致错误的完井决策和不必要的水产出。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核磁共振(NMR)、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数据,开发一种新的解释工作流程,以更准确地预测气井的初始产气和产水比例。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动态的储层评价方法,通过整合NMR、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数据,提供更准确的初始产气和产水比例预测,从而帮助优化完井和增产决策。

详细工作流程
研究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数据整合与处理
研究首先整合了电阻率、NMR和孔隙度测井数据。通过密度与NMR测井数据的结合,推导出与岩性无关的气校正孔隙度和冲洗带气饱和度(residual gas saturation)。
2. 矿物分析与水饱和度计算
使用电阻率测井数据推导出真实的储层电阻率(Rt),并通过双水模型计算原生水饱和度(virgin water saturation)。NMR数据用于推导束缚水饱和度(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3. 相对渗透率计算
基于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气饱和度,参数化一组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输入原生水饱和度,计算每个测井点的相对气和水渗透率。
4. 流体粘度与相对流动性计算
根据压力、体积和温度关系,估算水和气的粘度,并计算相对流动性比值,最终推导出每个测井点的水油比(water cut)。
5. 流动剖面构建
使用NMR数据推导出总渗透率,并结合相对水油比,构建气水流动剖面。该剖面可用于完井决策,并为后续的生产测井提供基准。

主要结果
1. 数据整合与处理
研究成功实现了电阻率、NMR和孔隙度测井数据的有效整合,推导出气校正孔隙度和冲洗带气饱和度。
2. 矿物分析与水饱和度计算
通过双水模型和NMR数据,准确计算了原生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
3. 相对渗透率计算
基于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气饱和度,生成了相对渗透率曲线,为后续的流动性计算提供了基础。
4. 流体粘度与相对流动性计算
研究推导出了每个测井点的水油比,为初始生产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5. 流动剖面构建
构建的气水流动剖面与后续的生产测井数据高度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结论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解释工作流程,通过整合NMR、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数据,显著提高了对气井初始产气和产水比例的预测精度。该方法不仅为完井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可作为生产测井的基准,用于评估增产措施的有效性。此外,该方法还适用于油水生产和三相流动情况的扩展研究。

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
本研究首次将NMR、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数据整合到一个动态解释工作流程中,突破了传统静态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2. 应用价值
该方法在实际气藏中得到了验证,显著提高了完井和增产决策的准确性,减少了不必要的产水。
3. 扩展性
该方法的框架可扩展到油水生产和三相流动情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探讨了将NMR T2分布转换为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可能性,并建议进一步研究将侵入过程作为流动实验的方法,以推导分相流动。这些方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通过本研究,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气井的初始生产情况,从而优化完井和增产策略,提高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