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属于类型b,即一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科学论文。以下是针对该文档的学术报告:
本文的主要作者为Jeong S. Oh、Dilip Jayasimhan和Sasiharan Sithamparanathan,均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市医院呼吸内科。该论文于2023年发表在《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期刊上。
本文的主题是评估D-二聚体(D-dimer)在围产期患者中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准确性,特别是在结合或不结合临床决策规则(clinical decision rule)的情况下。VTE是围产期患者中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准确诊断VTE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围产期(包括妊娠和产后6周)是一个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 state),增加了VTE的风险。然而,妊娠期间的生理变化使得VTE的诊断变得复杂。例如,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的症状(如呼吸急促)可能与正常妊娠生理变化相似。此外,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如CT肺动脉造影和通气-灌注扫描)对母体和胎儿都有辐射暴露的风险。因此,寻找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诊断工具至关重要。
D-二聚体是一种常用的筛查工具,用于排除VTE。然而,妊娠期间D-二聚体水平会显著升高,这可能导致其诊断价值下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两种策略:使用妊娠期特定截断值(trimester-specific cut-offs)和结合临床决策规则(如YEARS标准)。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评估D-二聚体在围产期VTE诊断中的准确性,特别是结合或不结合临床决策规则的情况。
本文遵循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指南,系统检索了PubMed和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数据库,筛选了关于围产期VTE诊断的文献。纳入标准包括:研究对象为妊娠或产后6周内疑似VTE的女性,使用D-二聚体作为排除VTE的指标,并以影像学检查或至少30天的临床随访作为参考标准。最终,11项研究被纳入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在纳入的11项研究中,D-二聚体用于诊断VTE的合并敏感性为87%(95% CI 76.8–93%),特异性为63.2%(95% CI 47.1–76.7%),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 DOR)为4.8(log DOR为1.56,95% CI 0.59–2.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 AUC)为0.76。在结合YEARS标准的4项研究中,D-二聚体的合并敏感性为89.8%(95% CI 60.2–98.1%),特异性为65.7%(95% CI 54.7–75.2%),DOR为3.1(log DOR为1.13,95% CI 0.005–2.25),AUC为0.49。
尽管D-二聚体在围产期VTE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较低,且结合YEARS标准后AUC仅为0.49,表明其区分VTE与非VTE的能力有限。这意味着D-二聚体在围产期VTE诊断中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特别是在结合临床决策规则时。然而,D-二聚体仍具有一定的排除VTE的价值,尤其是在无法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情况下。
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全面评估了D-二聚体在围产期VTE诊断中的准确性,并首次纳入了结合临床决策规则的研究。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妊娠和产后VTE的诊断策略。本文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如进一步评估妊娠期特定截断值和产后D-二聚体的应用价值。
本文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表明,D-二聚体在围产期VTE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和AUC较低,特别是在结合临床决策规则时。因此,D-二聚体在围产期VTE诊断中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其诊断策略。
本文还讨论了D-二聚体在妊娠期间的应用局限性,如其在妊娠期间的高基线水平可能导致诊断价值下降。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使用妊娠期特定截断值和结合临床决策规则的策略,以优化D-二聚体在围产期VTE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