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甲状腺手术技术的比较:传统电刀与直双极电凝钳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和荟萃分析

期刊:gland surgeryDOI:10.21037/gs-24-103

本研究由Shiwen Zhang、Renchao Huang、Youyu Qiu、Xiaojiang Li、Liufang Zhao、Hongyang Xu、Yun Hai、Hao Wang、Lu Zhang、Zichen Dong和Changming An等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分别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头颈外科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该研究于2024年7月发表在期刊《Gland Surgery》上,题目为《Comparison of Thyroid Surgery Technique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Traditional Electric Knife vs. Straight 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Forceps》。

学术背景

甲状腺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疾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然而,不同手术技术和器械的使用可能导致术中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和效率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患者护理和手术成功率。本研究旨在比较传统电刀和直双极电凝钳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特别是术中和术后参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研究流程

本研究结合了回顾性分析和Meta分析。回顾性分析纳入了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228例患者,其中150例使用传统电刀,78例使用直双极电凝钳。所有手术由同一团队完成,手术方式随机分配。Meta分析则纳入了2000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发表的8项相关研究,涉及2080例患者。

回顾性分析

  1. 患者选择:纳入标准为首次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或甲状腺乳头状癌。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 手术方式:传统电刀手术使用电刀(型号SY-03Y-B),直双极电凝钳手术使用Peng多功能手术解剖设备(型号SY-VIID(Q)-6)或电热合金针型直双极电凝钳(型号D5DYX)。
  3. 数据收集:收集了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术后声音嘶哑、手脚麻木等数据。
  4. 数据分析:使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Meta分析

  1. 文献检索:在PubMed和FMRS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thyroid surgery”和“bipolar”,筛选出62篇PubMed文章和79篇FMRS文章,最终纳入8项研究。
  2. 数据提取:由两位作者独立提取数据,使用R语言中的“metapack”包进行统计分析,计算95%置信区间。

主要结果

回顾性分析

  1. 手术时间:直双极电凝钳组的手术总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电刀组(平均差异=−21.29分钟,95% CI: −26.32至−16.27)。
  2. 术中出血量:直双极电凝钳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电刀组(平均差异=−12.87毫升,95% CI: −23.81至−1.93)。
  3. 术后并发症:两组的声音嘶哑发生率相似,但传统电刀组的低钙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直双极电凝钳组。

Meta分析

Meta分析结果与回顾性分析一致,直双极电凝钳在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结论

直双极电凝钳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研究结果支持直双极电凝钳作为传统电刀的优选替代方案,特别是在资源有限或手术经验不同的情况下。

研究亮点

  1. 重要发现:直双极电凝钳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电刀,特别是在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方面。
  2. 方法创新:本研究结合了回顾性分析和Meta分析,提供了更全面的证据支持。
  3. 临床意义:研究结果为甲状腺手术的技术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优化患者护理和手术成功率。

其他有价值内容

本研究还详细讨论了直双极电凝钳在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精细解剖和微止血方面的应用。此外,研究还强调了直双极电凝钳在资源有限或手术经验不同的情况下的潜在优势。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和Meta分析,全面比较了传统电刀和直双极电凝钳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