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a
这篇研究由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Yu Ping Wong和Hwajin Yang主导,发表于2022年3月的《Aging, Neuropsychology, and Cognition》期刊。
该研究属于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探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su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与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 EF)之间的关系。以往研究表明,SES能够影响心理和生理结果,但对于其是否延伸到认知结果的研究较少。执行功能是一组促进目标导向性心理操作的认知控制过程,包括规划、注意力控制、记忆更新、多任务处理、推理和问题解决等能力。鉴于EF对健康老龄化和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性,确定影响EF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老年人群的全国代表性队列,测试一个包含控制感和健康作为顺序中介变量的序列中介模型,以揭示主观SES如何间接影响EF。
研究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从美国国家调查项目“Mid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MIDUS 2)”及其认知项目中选取了40至80岁的中老年成年人样本,最终纳入3922名参与者进行数据分析。其次,使用MacArthur量表测量参与者的主观SES,采用12项问卷评估控制感,并通过多种指标评估健康状况,包括基本日常生活活动(B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自评身体健康和整体健康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接着,通过六个子测试评估执行功能,包括数字倒背任务、类别流畅性任务、倒数计数任务、数字系列任务和停止-启动切换任务(SGST)。最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数据,验证假设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主观SES通过控制感和健康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影响EF。具体而言,较高的主观SES与较低的感知约束(perceived constraints)相关,而较低的感知约束又与更好的健康状况相关,健康状况进而与更好的EF表现相关。同样,较高的主观SES也与更高的个人掌控感(personal mastery)相关,更高的个人掌控感与更好的健康状况相关,从而进一步与更好的EF表现相关。敏感性分析显示,当调换中介变量的顺序或预测变量与第一个中介变量的顺序时,间接效应均不显著,这支持了原序列中介模型的稳健性。
该研究得出结论,主观SES通过生物心理社会机制(即控制感和健康)间接影响EF。这一发现强调了心理过程在主观SES中的重要作用,并为缓解与地位相关的不平等提供了干预思路。例如,可以通过技术相关干预措施改善老年人的控制感,从而减弱主观SES对健康和认知结果的负面影响。此外,研究还表明,中老年人认知表现的障碍可能不仅源于客观SES,更源于主观SES,因此在解决认知表现的地位相关不平等问题时应重点关注主观SES。
本研究的亮点在于揭示了主观SES通过控制感和健康间接影响EF的具体机制,突出了心理过程在主观SES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研究采用了大规模代表性样本、全面的EF任务电池和严谨的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增强了结果的可靠性和解释力。
此外,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由于研究设计的横断性质,难以建立因果关系;其次,健康评估仅限于身体健康,未考虑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三,未能明确主观SES中具体元素对EF的影响;第四,使用社区版本而非国家版本的MacArthur阶梯量表,尽管前者被认为更能准确反映主观SES,但未来研究可探索不同版本量表的效果差异。这些局限性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如考虑心理健康在中介模型中的作用、细化主观SES的具体元素及其对EF的影响等。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理解主观SES如何通过生物心理社会机制影响EF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