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在空军分布式通用地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DOI:10.2514/6.2018-1217

类型b

学术报告: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在AF DCGS项目中的应用

作者与期刊信息
本文由Vinodini Sundaram和Leonard Brownlow博士撰写,两位均来自Booz Allen Hamilton公司(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埃尔塞贡多)。该研究发表于2018年1月8日至12日举行的AIAA航空航天科学会议(AIAA SciTech Forum),并由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IAA)出版。

主题与背景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MBSE)方法构建数字系统模型(Digital System Model, DSM),以支持美国国防部(DoD)的分布式通用地面系统(Air Force Distributed Common Ground System, AF DCGS)。AF DCGS是空军主要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ISR)系统,负责规划、收集、处理、分析和分发情报数据。由于其复杂的分布式架构和多部门协作需求,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系统现代化和风险管理的需求。为此,美国国防部启动了数字工程(Digital Engineering, DE)计划,旨在通过集成的数据和模型来支持全生命周期活动。本文以此为背景,详细介绍了AF DCGS项目中如何利用MBSE方法构建DSM,并实现数字主线(Digital Thread)的应用。

主要观点及其支持内容

1. 数字工程(DE)计划的目标与意义
文章首先概述了数字工程计划的核心目标,包括正式化模型开发、提供权威数据源、整合技术创新、建立支持性基础设施以及转变文化和劳动力。这些目标旨在解决传统DoD项目中因信息孤岛(stove-piped)问题导致的数据不一致和跨部门协作困难。AF DCGS项目作为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MBSE方法实现这些目标。例如,使用统一的UPDM(Unified Profile for DoDAF/MODAF)框架建模系统元素、能力和功能,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此外,文章强调了数字主线的重要性,即通过跨产品跟踪能力将不同视图(如系统视图SV、服务视图SvcV、能力视图CV和操作视图OV)连接起来,从而支持系统工程流程和决策。

支持证据
- 数字主线的应用:通过追踪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数字主线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复杂性,并支持现代化工件生成、基线捕获和文档生成。
- 工具选择:文章指出,采用敏捷框架(Scaled Agile Framework, SAFe)结合MBSE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武器系统的合规性和文档需求。SAFe鼓励使用多种模型组织和链接信息,这与DSM的构建需求高度契合。

2. MBSE方法在AF DCGS中的具体实施
文章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MBSE方法构建AF DCGS的DSM。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需求建模:定义系统级到组件级的需求,并通过差距分析(gap analysis)确保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接口定义:通过建模服务接口,明确各服务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简化新服务提供商的接入过程。
- 能力定义:将系统能力映射到联合能力领域(Joint Capability Areas, JCA),并通过用户故事和功能特性追踪能力升级的历史记录。
- 网络安全工程:将全球信息网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 GIG)技术指导联盟(GTG-F)的标准嵌入系统需求,支持风险管理和框架(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RMF)评估。
- 可靠性分析:利用Raptor工具生成可靠性块图(Reliability Block Diagrams, RBDs),评估组件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维护性。

支持证据
- 数据结构的优化:通过自定义标签值(tag values)对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s, CIs)进行分类和查询,显著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
- 工具集成:团队开发了Radiant门户,用于整合EA(Enterprise Architect)和DOORS(Dynamic Object-Oriented Requirements System)中的数据,支持用户快速导航和提取相关信息。

3. 挑战与解决方案
文章还讨论了在实施DSM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及其解决方案。例如:
- 数据准确性问题:由于AF DCGS系统正在进行重大升级,捕捉最新数据变得困难。团队通过广泛的数据挖掘和专家访谈克服了这一问题。
- 安全分类限制:部分信息因涉及高安全级别而无法纳入模型,团队通过在未分类环境中维护数字主线解决了这一矛盾。
- 资源不足:缺乏足够的主题专家(Subject Matter Experts, SMEs)验证模型数据,团队通过独立验证和比较指标确保了模型的内部一致性。

支持证据
- 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团队在没有现场访问权限的情况下,依赖历史文档和专家资源完成了基线捕获。
- 工具开发的必要性:Radiant门户的开发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可见性,还促进了数字主线的广泛应用。

4. 结论与价值
文章总结了AF DCGS项目中DSM构建的经验,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 多视角支持:DSM需要支持多种视角,因此灵活调整建模框架至关重要。例如,结合UPDM和SOAML框架分别满足系统工程和服务建模的需求。
- 文化变革:成功实施数字工程的关键在于改变项目文化,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接受和使用新工具。
- 度量指标的作用:通过跟踪完成率、可追溯性百分比等指标,团队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文档间的差异,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论文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的价值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上,它为MBSE方法在大型复杂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详细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字主线实现跨学科协作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上,AF DCGS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其他DoD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尤其是在开放架构(Open Architecture, OA)环境下的系统现代化和风险管理方面。此外,Radiant门户的开发表明,创建易于使用的平台可以显著提高数字主线的接受度和应用效果。

亮点与创新
- 多框架结合:文章首次提出结合UPDM、SOAML和MODAF框架的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建模需求。
- 工具创新:Radiant门户的开发展示了如何通过现代Web技术整合多源数据,为用户提供直观的数字主线视图。
- 实践导向:文章不仅关注理论框架,还详细讨论了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挑战及解决方案,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实用指南。

本文通过AF DCGS项目的案例研究,全面展示了MBSE方法在复杂系统工程中的应用潜力,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