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针灸作为胃溃疡辅助治疗的改良德尔菲共识研究

期刊: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DOI:10.1016/j.ctim.2023.102997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因为它报告了一项单一原创研究,旨在通过专家共识优化针灸治疗胃溃疡的方案。以下是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主要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Lu-Qiang Sun、Fang-Li Luo、Shuai Chen、Qian-Hua Zheng、Lu Wang、Yu-Jun Hou、Kai Wang、Jun-Peng Yao、Xiang-Yun Yan、Yun-Zhou Shi和Ying Li共同完成。作者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和川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研究于2023年10月21日发表在《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期刊上。

学术背景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腹胀等。尽管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胃溃疡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其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副作用,如肠道菌群改变和肾脏疾病风险增加。针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但其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具体应用缺乏明确的指南。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专家共识优化针灸治疗胃溃疡的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研究流程

研究采用改良德尔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问卷开发
    研究团队首先成立了指导小组,通过头脑风暴和在线会议讨论初步的临床问题,并形成初步的问卷条目。随后,研究人员进行了中英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研究证据,并结合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和测试。

  2. 专家咨询
    研究邀请了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临床专家参与咨询。专家们通过三轮咨询,最终形成了初始共识问卷。

  3. 德尔菲共识调查
    研究进行了两轮德尔菲投票,共邀请了23位中国针灸专家参与。专家们使用9点Likert量表对问卷条目进行评分,80%以上的专家在7-9分之间达成一致的项目被视为“共识”。

  4. 结果分析
    最终,研究共达成35项共识,这些共识条目分为6个领域:针灸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基于辨证论治的穴位选择、针灸刺激量、主要结局指标、不良反应及其他。

主要结果

  1. 针灸治疗胃溃疡的疗效
    93.04%的专家认为针灸联合西药治疗胃溃疡是可行的。所有专家一致认为针灸可以缓解胃痛、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胃黏膜状况。

  2. 基于辨证论治的穴位选择
    专家们建议针灸治疗胃溃疡应基于辨证论治,主要穴位包括足三里(ST36)、中脘(CV12)、内关(PC6)和三阴交(SP6)。常见的证型包括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胃络瘀阻和胃阴不足,相应的配穴为太冲(LR3)、关元(CV4)、血海(SP10)和太溪(KI3)。

  3. 针灸频率和治疗时长
    专家建议每次治疗选择5-10个穴位,治疗时长为6周。前3周每周治疗3次,后3周每周治疗2次。

  4. 主要结局指标
    在临床研究中,应优先评估胃黏膜状况或胃肠道症状的改善情况。

  5. 不良反应
    针灸相关的不良反应较少,最常见的是皮下血肿。

结论

本研究通过改良德尔菲法达成了针灸治疗胃溃疡的专家共识,为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尽管共识条目为针灸治疗胃溃疡提供了优化方案,但仍需通过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

研究亮点

  1. 首次通过专家共识优化针灸治疗胃溃疡的方案,填补了该领域指南的空白。
  2. 改良德尔菲法的应用,确保了专家意见的独立性和一致性。
  3. 详细的穴位选择和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具体指导。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指出,针灸可能通过调节迷走神经活性、改善胃肠动力和缓解内脏高敏感性等机制发挥作用。此外,针灸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潜在优势,这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本研究为针灸治疗胃溃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