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D-二聚体检测的综述:优点、缺点与挑战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HematologyDOI:10.1111/ijlh.12665

本文档属于类型b,即一篇综述文章。以下是针对该文档的学术报告:


作者与机构
本文的主要作者是L.-A. Linkins和S. Takach Lapner,分别来自McMaster University(加拿大汉密尔顿)和University of Alberta(加拿大埃德蒙顿)。文章于2017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Hematology》期刊上,标题为“Review of D-Dimer Testing: Good, Bad, and Ugly”。

主题与背景
本文的主题是D-二聚体(D-Dimer)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挑战及其局限性。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常用于排除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的诊断。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还被用于指导无诱因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患者的抗凝治疗决策。然而,不同D-二聚体检测方法在抗体选择、捕获方式、仪器要求和校准标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检测的操作特性,使得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不能简单互换。本文旨在综述D-二聚体检测的一般特性、其在VTE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阈值提高其临床效用。

主要观点与论据

  1. D-二聚体检测的基本原理与历史发展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其检测通过单克隆抗体捕获并量化D-二聚体片段。最初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在1970年代主要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但由于其同时检测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特异性较低。随着技术的发展,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显著提高,逐渐成为急性血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如今,D-二聚体检测已成为排除DVT和PE诊断的关键步骤,并在预测无诱因VTE患者复发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

  2. D-二聚体检测的多样性及其影响
    目前市面上有30多种不同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使用20多种不同的单克隆抗体。这些检测方法在抗体特异性、捕获和检测方式、所需仪器和校准标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具有高灵敏度,但操作复杂且耗时长;而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Latex-Enhanc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则具有快速、自动化的优势,但特异性较低。此外,D-二聚体的报告单位(如DDU和FEU)缺乏标准化,进一步增加了结果解读的复杂性。这些差异使得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不能直接比较,临床医生必须了解所使用的具体检测方法的特性。

  3. D-二聚体检测在VTE诊断中的应用
    D-二聚体检测在VTE诊断中的主要作用是排除低临床预检概率(Clinical Pretest Probability, C-PTP)患者的VTE。在典型的VTE诊断流程中,低C-PTP患者首先进行D-二聚体检测,若结果为阴性,则可安全排除VTE;若结果为阳性,则需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对于高C-PTP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有限,因为即使没有VTE,其D-二聚体水平也可能升高。为了提高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效用,研究者提出了根据C-PTP和年龄调整检测阈值的策略。例如,对于低C-PTP患者,可以使用更高的D-二聚体阈值以减少假阳性结果;对于老年患者,可以根据年龄调整阈值(如年龄×10)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4. D-二聚体检测在VTE预后中的作用
    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还被用于预测无诱因VTE患者停止抗凝治疗后的复发风险。研究表明,抗凝治疗3个月后D-二聚体水平仍升高的患者,其复发风险显著高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的患者。然而,D-二聚体检测在预后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包括检测时机(如停止抗凝后3周或2个月)和阈值选择(如制造商推荐阈值或其他阈值)等问题。此外,性别也可能影响D-二聚体检测的预测准确性,男性患者的阴性结果预测复发风险的准确性低于女性患者。

  5. D-二聚体检测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D-二聚体检测的主要挑战在于缺乏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报告单位,以及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结果不可互换。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标准化D-二聚体检测的性能和报告方式,并将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此外,开发结合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决策模型,以提高其在VTE诊断和预后中的准确性,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意义与价值
本文全面综述了D-二聚体检测在VTE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挑战及其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文章强调了D-二聚体检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提出了根据C-PTP和年龄调整检测阈值的策略,以提高其临床效用。此外,文章还探讨了D-二聚体检测在预测VTE复发风险中的潜力及其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本文的综述内容对于临床医生、实验室研究人员和医疗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亮点
1. 详细介绍了D-二聚体检测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及其在VTE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
2. 强调了不同D-二聚体检测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提出了根据C-PTP和年龄调整检测阈值的策略。
3. 探讨了D-二聚体检测在预测VTE复发风险中的潜力及其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4. 提供了全面的临床实践指导,对于提高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效用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报告详细介绍了本文的核心内容,并对其意义和亮点进行了总结,适合中文读者理解。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