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B族链球菌与阴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期刊: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DOI:10.1093/infdis/jix395

研究报告:Group B Streptococcus(GBS)与阴道微生物群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人员及发表信息

本文的主要作者包括 Geoffrey H. Rosen、Tara M. Randis、Purnahamsi V. Desai、Katherine J. Sapra 等多位研究者,分别来自 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 和 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 等多个著名机构。该研究发表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上,于 2017 年 9 月 15 日刊登。


二、研究背景

1. 科学领域与研究目的

这篇文章属于微生物学与临床传染病学领域,重点研究 GBS(Group B Streptococcus,B组链球菌)与阴道微生物群的关系。GBS 是一种β-溶血性革兰氏阳性菌,自 1960 年代以来被确认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它可无症状定殖于人类消化道或阴道微生物群中。然而,这种定殖在某些条件下(例如孕产期)会导致严重的感染问题。此外,GBS 近年来还成为成人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2. 研究背景知识

GBS 的母体阴道定殖被认为是新生儿感染的最重要风险因素。目前,产科临床指南要求对妊娠晚期的女性进行 GBS PCR 或培养检测,以便对定殖者施行抗生素预防。已有研究表明,GBS 定殖可能与阴道的微生物群多样性以及特定细菌(如 Lactobacillus)的检测率下降相关。然而,这些发现多基于传统培养方法,结果并不一致。本文旨在结合更先进的 16S rRNA 基因扩增测序技术,进一步研究 GBS 的定殖是否与阴道微生物群的结构、特定细菌或多样性有显著关系。

3. 研究目标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索 GBS 定殖与阴道微生物群相关指标(包括α多样性、群落状态类型(CST),以及物种水平的细菌相关性)的关系,并确定具体的细菌类群是否能够促进或抑制 GBS 的定殖。


三、研究流程与方法

1. 样本采集与处理

本研究从 2010 年 7 月至 2012 年 6 月期间,在纽约市 18 至 55 岁女性中收集了 446 个阴道灌洗样本,最终有 432 个样本符合分析标准。研究对象为非妊娠妇女,样本来自一个多种族及多民族背景人群。这些样本进行了以下处理: - 收集后立即用灭菌生理盐水分装并运送(≤6小时),然后存储于 -80°C; - 使用 Mobio PowerSoil Kit 提取 DNA; - 对样本进行 16S rRNA 基因 V3–V4 区域的 PCR 放大和 Illumina MiSeq 测序。

2. 实验方法创新

测序分析采用 PECAN 分类工具(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分类器)进行分类,并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将微生物群分配到五种已知 CST(Community State Type,微生物群落状态类型)之中。此外,研究使用了一种 PCR 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检测 GBS 定殖,其中对于 PCR 阈值界于 41-50 的样本,需通过 ChromAgar 再次培养确认。

3. 数据分析
  • 多样性分析:α多样性(Chao1 指标)和β多样性(Bray-Curtis 距离)。
  • 群落聚类:主坐标分析(PCoA)评估样本之间的群落差异。
  • 细菌相关性分析:LEfSe(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工具对 GBS 状态与具体细菌类群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并辅以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和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

四、研究结果

1. GBS 定殖与 CST 的关系

在 428 个符合分析标准的样本中,92 个(21%)检测到 GBS 定殖,表明一种广泛的群体分布模式。研究发现: - GBS 的阴道定殖与 CST 类型(I 到 V)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 然而,CST IV 中的亚群 IV-A 显示更高的 GBS 定殖率(40%),而 IV-B 显著较低(17%)。

2. 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首先,在 α多样性分析中,研究发现 GBS+ 和 GBS– 样本在 Chao1 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表明阴道微生物总体多样性与 GBS 状态无关。其次,在 β多样性主坐标分析中,虽然 GBS+ 和 GBS– 样本之间的群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adonis p<0.005),但解释总变异的比例较低(R²=0.009)。

3. 具体细菌类群的相关性

研究共检测到 18 种与 GBS 状态显著相关的细菌类群: - 与 GBS 阳性显著相关的类群:如 Streptococcus(包括 GBS 自身)、Prevotella bivia、Veillonella spp. 等。 - 与 GBS 阴性显著相关的类群:如 BVAB1(Bacterial Vaginosis Associated Bacterium 1)、BVAB2、Megasphaera type 1 等。

其中,Prevotella bivia 的阳性相关性可能提示其在 GBS 增殖中扮演了协同作用。而 BVAB1、BVAB2 与细菌性阴道病(BV)高度相关,但在本研究中与 GBS 呈负相关,进一步表明 GBS 和阴道微生物的关联可能不仅限于 BV 状态,而取决于具体物种的存在与否。

4. CST 亚类别的探索性分析

在 CST IV 的亚分类中,IV-A 亚群显示出群落特征以 Streptococcus 和 Prevotella 为主,可能与 GBS 定殖风险增加相关。


五、研究结论

本文使用高通量测序和复杂统计手段,全面探讨了 GBS 与阴道微生物群的关系。研究指出: - GBS 定殖不受阴道群落多样性或整体 CST 影响; - 具体的细菌类群可能促进或抑制 GBS 的定殖,如 Streptococcus、Prevotella bivia 对其促进作用,BVAB1 对其抑制作用显著; - 进一步研究应集中于这些目标菌群之间潜在的互作机制,以及微生物-宿主-病原体的复杂关联。


六、研究亮点

  • 首次结合 16S 扩增技术详细探讨 GBS 与阴道微生物之间的微观关系;
  • 提出具体细菌类群(如 BVAB1 和 Prevotella bivia)在 GBS 定殖中的可能作用;
  • 利用较高级的分类算法与统计分析方法,增强了研究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七、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本研究为了解 GBS 的定殖机制及其临床预防提供了新视角。通过对特定菌群的进一步研究,可开发针对 GBS 定殖预防或干预的新方法(例如益生元治疗)。这些结果对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评估和临床干预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阴道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源。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