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脑膜瘤的当前治疗选择

期刊:Expert Review of NeurotherapeuticsDOI:10.1080/14737175.2018.1429920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b,即一篇科学论文,但不是单一原创研究的报告,而是一篇综述文章。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生成的学术报告:


作者及机构
本文的主要作者包括Caroline Apra、Matthieu Peyre和Michel Kalamarides。他们分别来自法国巴黎的索邦大学(Sorbonne Université)以及巴黎皮提耶-萨勒佩特里医院(Pitié Salpêtrière Hospital)的神经外科部门。文章于2018年1月22日在线发表在《Expert Review of Neurotherapeutics》期刊上。

主题
本文的主题是脑膜瘤(meningioma)的当前治疗选择。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年发病率为5/100,000。文章详细探讨了脑膜瘤的标准治疗方法、新治疗策略以及分子特征在治疗中的应用。

主要观点
1. 脑膜瘤的流行病学与风险因素
脑膜瘤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膜,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占所有脑肿瘤的30%。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4倍。已知的外在风险因素包括放射治疗和激素摄入,尤其是合成抗雄激素药物环丙孕酮(cyproterone acetate)。放射治疗,即使是低剂量,也会显著增加脑膜瘤的风险,特别是在儿童期接受颅脑放疗的患者中。

  1. 脑膜瘤的分类与预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的分类标准,脑膜瘤分为三型:I型(良性)、II型(非典型)和III型(恶性)。80%以上的脑膜瘤为I型,II型占4-15%,III型占1-3%。II型和III型脑膜瘤更常见于年轻患者,且男性发病率较高。尽管组织学分级是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但其可靠性受到质疑,因为肿瘤在分级内存在高度异质性。近年来,分子特征(如NF2、SMO、TERT、TRAF7等基因突变)和甲基化谱被用于更准确地预测肿瘤行为和预后。

  2. 脑膜瘤的一线治疗
    脑膜瘤的标准一线治疗是手术切除,但对于无症状或小肿瘤(直径小于2.5厘米)的患者,观察等待策略也是一种选择。对于难以完全切除的肿瘤,如位于颅底的脑膜瘤,放射治疗或放射外科手术(radiosurgery)可作为替代或辅助治疗。I型脑膜瘤通常通过手术治愈,而II型和III型脑膜瘤则需要辅助放疗以减少复发风险。

  3. 复发脑膜瘤的治疗
    即使经过完全切除,部分脑膜瘤仍可能复发,特别是II型和III型肿瘤。复发后的治疗包括再次手术和放射治疗。系统性治疗(如化疗、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复发脑膜瘤中的应用有限,但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单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的疗效。

  4. 分子特征与治疗进展
    近年来,脑膜瘤的分子特征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最常见的遗传事件是NF2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约55%的脑膜瘤中存在该突变。此外,SMO、TRAF7、AKT1等基因的突变也与特定部位的脑膜瘤相关。基于分子特征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正在开发中,例如针对SMO突变的SMO抑制剂和针对NF2突变的FAK抑制剂。

  5. 未来展望
    分子特征和甲基化谱的研究为脑膜瘤的分类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的治疗策略将更加个性化,基于肿瘤的分子特征选择靶向药物。此外,免疫治疗和联合治疗策略的临床试验有望为复发和难治性脑膜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意义与价值
本文综述了脑膜瘤的当前治疗选择和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治疗指南。文章强调了分子特征在脑膜瘤分类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个性化治疗奠定了基础。此外,本文还指出了当前治疗中的挑战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篇综述文章不仅总结了脑膜瘤的当前治疗策略,还展望了未来基于分子特征的个性化治疗方向,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价值。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