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从翻译到翻译:早期现代时期的翻译概念重构

期刊:translation studiesDOI:10.1080/14781700.2024.2337793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b,即一篇学术论文,但不是单一原创研究的报告。以下是对该文档的学术报告:

作者与机构
本文的主要作者是Karen Bennett,她任职于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学的英语、翻译与葡英研究中心(Centre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Anglo-Portuguese Studies, Nova University of Lisbon)。本文发表于2024年4月18日的《Translation Studies》期刊上。

主题与背景
本文的主题是探讨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翻译概念的重新定义,特别是从“translatio”到“translation”的转变。作者指出,中世纪的“translatio”概念与当代的“translation”有着本质的不同。中世纪的“translatio”不仅涵盖了跨语言的翻译,还包括了多种形式的迁移和转置,并且隐含着文本在迁移过程中会根据当地条件发生改变和适应的特点。而近代早期的翻译概念则逐渐转向了现代翻译理论,强调“意义”的恒定性和可转移性。本文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分析中世纪到近代早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揭示这一转变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现代翻译理论的影响。

主要观点与论据
1. 中世纪“translatio”概念的广泛性
作者指出,中世纪的“translatio”概念远比现代“translation”更为广泛。它不仅包括文本的跨语言翻译,还涵盖了文化、权力、宗教等多种形式的迁移。例如,Nicholas Watson提到,在中世纪英语中,“translatio”可以指花卉、主教、被俘人群、圣徒遗物的迁移,甚至包括灵魂的升华。作者认为,这种广泛性反映了中世纪对翻译的理解,即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权力和知识的迁移。这种迁移过程中,文本会根据新的环境和条件发生改变和适应,而不是简单地保留“原意”。

  1. 中世纪到近代早期翻译概念的转变
    作者认为,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翻译概念的转变主要受到了符号学理论的影响。中世纪的主流思想认为意义是嵌入在形式中的,形式与意义密不可分。然而,随着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古希腊科学的复兴,柏拉图的“语义不变性”(semantic invariant)概念逐渐取代了中世纪的意义嵌入观。这种转变在世俗和宗教领域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宗教领域,新教改革强调直接理解圣经的“原意”,而不是通过教会的解释。在科学领域,皇家学会的成立和其“nullius in verba”的座右铭也反映了对客观真理的追求,这种真理被认为是可以脱离语言形式而独立存在的。

  2. 近代早期翻译理论的发展
    作者详细分析了近代早期翻译理论的发展,特别是人文主义者的贡献。Leonardo Bruni在其著作《De Interpretatione Recta》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翻译的两阶段过程:首先是对源文本的解码,然后是对目标语言的重新编码。这种观点暗示了“意义”可以从语言形式中分离出来,并在不同语言之间转移。Bruni的翻译理论对后来的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法国和英国的“belles infidèles”和“libertine”翻译运动中,译者开始更多地关注目标语言的美学和文化需求,而不是严格忠实于源文本。

  3. 翻译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作者指出,宗教改革对翻译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新教翻译者如William Tyndale和Martin Luther强调将圣经翻译成通俗语言,以便普通信徒能够直接理解神的旨意。这种翻译实践反映了对“原意”的追求,即认为圣经的“意义”是恒定不变的,可以通过翻译传递给不同语言的读者。与此同时,天主教的翻译实践则更多地采用了文化适应的策略,尤其是在耶稣会的传教活动中,他们试图将基督教信息融入到当地文化中,但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争议,如中国的“礼仪之争”。

  4. 翻译与科学革命的关系
    作者还探讨了科学革命对翻译理论的影响。科学革命强调对自然世界的直接观察和实验,而不是依赖于传统的文本解释。这种思想在翻译理论中体现为对“意义”的客观性和可转移性的强调。例如,Port-Royal的语法学家提出了普遍语法的概念,认为不同语言虽然形式不同,但背后的逻辑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可以通过翻译在不同语言之间传递相同的“意义”。这种观点为现代翻译理论奠定了基础,即认为“意义”是可以脱离语言形式而独立存在的。

意义与价值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中世纪到近代早期翻译概念的转变,揭示了这一转变背后的符号学、哲学和文化因素。作者指出,现代翻译理论的核心——即“意义”的恒定性和可转移性——实际上是近代早期思想发展的产物。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翻译理论的历史演变,也为当代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此外,本文还通过对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分析,展示了翻译在文化、宗教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了翻译研究的跨学科价值。

亮点
本文的亮点在于其深入的历史分析和跨学科视角。作者不仅详细梳理了中世纪到近代早期翻译理论的发展脉络,还通过符号学、哲学和文化研究的多重视角,揭示了这一转变的深层原因。此外,本文对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分析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展示了翻译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