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数字化时代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期刊:中国教育学刊

本文属于类型b,是一篇学术论文,探讨了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目标重构、框架及行动路径。以下是该论文的详细报告:

作者及机构
本文由龙宝新(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和邱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共同撰写,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8月刊。

论文主题
本文聚焦于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目标重构、框架及行动路径,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出了基于数字智慧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框架,并详细阐述了具体的行动路径。

主要观点及论据

1. 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重构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如工匠模式、专家模式、反思模式)逐渐被适己化、自主化、泛在化的新模式所取代。数字化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平台与服务支持,使得教师能够摆脱对原生成长环境和教师教育者的依赖,走上一条真正独立、全面自主的专业发展轨道。
- 被自主发展:数字技术的“技术意向”迫使教师走上自主发展的轨道,教师工作被迫面向数智化重组,“被自主发展”成为教师专业更新的常态。
- 自主发展力培育:教师需要具备应对数字技术规限的能力,即“自主发展力”,包括情景适应能力、资源融创力、“人⁃机”协同力、专业实践力等。
- 数字三力: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力的核心构成是数字胜任力,具体包括数字生存力、数字创造力与数字领导力。

2. 基于数字智慧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框架
本文提出了一个以数字画像、场景构建、虚实混融与数据流通为核心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框架。
- 数字画像:数字画像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基座,通过对教师专业自我成长状态的核心数据进行分类收集、量化处理,绘制出直观生动的数字画像,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供发展蓝图和成长导航。
- 场景构建:数字化时代,教师学习资源弥散在一切时空之中,场景建构成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基本功。通过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教师可以构建最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虚拟场景,实现泛在学习、沉浸体验等新型学习方式。
- 虚实混融: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实形态是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的交联与共生。教师可以自由穿梭两个世界,整合利用两类资源,创造出更高级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方式。
- 数据流通:数据流通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引线,通过数据汇流及其智能属性,教师专业发展全程被数据化,数据链成为贯通教师全身发展的“大动脉”。

3. 数据驱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行动路径
为实现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本文提出了三条行动路径:
- 教师数字学习生态的创建:构建数字技术融合的生态化教师学习发展环境,打造“联通、开放、敏捷、个性化”的新型教师学习生态,为教师数字学习形态创新提供系统性条件支持。
- 教师数字服务的定向开发:面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需求,定向定制教师数字服务,包括政府主导的公共数字学习服务、课堂中心的智能化教师数字学习服务以及专题领域的教师数字学习服务。
- 教师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需要提升数字胜任力、数字融创力与数字领导力,以充分驾驭数字技术,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论文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目标重构、框架及行动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从实践上看,本文提出的基于数字智慧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框架和行动路径,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及一线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亮点
- 创新性:本文首次提出了“被自主发展”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其在数字化时代的具体表现及意义。
- 系统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框架,涵盖了数字画像、场景构建、虚实混融与数据流通等多个维度。
- 实践性:本文提出的三条行动路径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具体指导。

本文为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