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由埃及亚历山大大学(Alexandria University)临床化学病理学系的Reham Abdel Haleem Abo Elwafa(第一作者)、Magdy Mamdouh Elbordiny、Akram Deghedy、Ashraf Elghandour(血液科)及通讯作者Engy Taher Ammar等合作完成。研究发表于《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025年3月,第26卷第3期),DOI: 10.31557/APJCP.2025.26.3.1069。
学术背景与研究动机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HSCs)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80%。本研究聚焦于AML中的遗传异常,特别是融合基因(fusion genes)与伴随遗传变异(genetic variants)的协同作用。尽管现有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RT-PCR)能检测已知融合基因,但对罕见或未知变异的识别存在局限。随着二代测序技术(NG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的发展,研究者提出利用其高通量优势,系统分析埃及AML患者的融合基因(如CBFB::MYH11)及其与信号通路相关基因(FLT3、KRAS等)变异的关系,以探索其对预后的潜在影响。
研究方法与流程
主要研究结果
结论与意义
1. 科学价值:
- 发现新型CBFB::MYH11融合断点(MYH11 c.3859),扩大了该融合的分子图谱。
- 证实NGS可同步检测融合基因与伴随变异,优于传统单基因技术(如FISH)。
2. 临床意义:
- 伴FLT3/KRAS变异的inv(16) AML患者可能预后较差,需加强分子监测。
- 为埃及AML患者的精准分型和靶向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亮点
1. 技术创新:首次将靶向NGS应用于埃及AML人群,揭示了地域特异性遗传特征。
2. 罕见发现:新型MYH11断点及非典型融合转录本,挑战现有分类标准。
3. 多组学整合:结合核型、流式、NGS数据,全面解析基因型-表型关联。
其他价值内容
作者建议扩大样本量以验证罕见变异的临床意义,并探索其对MRD(微小残留病)监测的潜在价值。研究获埃及STDF(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unding Authority)资助(项目号22832),凸显其区域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