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o Marquardt和Daniel Apau是本文的主要作者,分别来自伦敦的King’s College Hospital NHS Foundation Trust和City University。本文发表于2015年9月的《Emergency Nurse》期刊第23卷第5期,主题是关于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 ED)中使用床旁D-二聚体(point-of-care D-dimer)测试在排除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中的益处。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对床旁D-二聚体测试在急诊科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探讨其在缩短结果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加快诊断速度、减少急诊科拥挤以及提高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西方国家中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血管死亡原因。VTE的年发病率在每1000人中约有1到2例,因此在急诊科中快速准确地排除VTE对患者的诊疗至关重要。
首先,作者指出,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计算预测试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PTP)评分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行D-二聚体检测。如果PTP评分较低,患者将进行实验室D-二聚体检测,该检测对VTE具有高度敏感性。然而,实验室检测的周转时间较长,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流程。床旁D-二聚体测试则可以在急诊科内快速完成,通常在10到20分钟内即可获得结果,从而显著缩短了诊断时间。
其次,本文详细介绍了床旁D-二聚体测试的两种主要类型:定量测试和定性测试。定量测试需要使用分析仪,能够提供精确的数字结果和阈值,但设备较为昂贵且需要维护。定性测试则更为简单,通过将指尖或静脉血滴入一次性测试设备中,10分钟后即可读取结果。尽管定性测试的准确性略低于定量测试,但其操作简便,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
接着,作者通过对多项研究的综述,分析了床旁D-二聚体测试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显示,床旁测试显著缩短了结果周转时间,减少了患者的急诊科停留时间,并提高了诊疗效率。例如,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使用床旁测试后,患者的出院时间平均缩短了31.8分钟,测试周转时间比对照组快了66.1分钟。此外,床旁测试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急诊科转诊和检查,从而降低了医疗成本。
然而,作者也指出,尽管床旁测试在缩短周转时间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对患者整体诊疗流程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部分研究表明,尽管测试结果更快,但临床医生可能仍然等待实验室确认结果,导致患者诊疗流程并未显著加快。此外,床旁测试的准确性虽然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风险,特别是在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仍需谨慎。
在成本效益方面,作者引用了多项研究,指出床旁D-二聚体测试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医疗成本。例如,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床旁测试后,平均每位患者节省了99英镑的成本,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小。因此,作者建议在急诊科和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床旁D-二聚体测试,以提高诊疗效率并降低成本。
最后,作者总结了床旁D-二聚体测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床旁测试在缩短周转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在急诊科中的广泛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床旁测试的长期效果、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此外,作者建议医疗机构在选择床旁测试设备时,应综合考虑设备的准确性、成本、维护需求以及操作简便性。
本文的文献综述为急诊科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强调了床旁D-二聚体测试在快速排除VTE中的潜力。通过推广床旁测试,医疗机构可以显著提高诊疗效率,减少急诊科拥挤,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