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生态保护补偿市场机制的国际实践与启示

期刊:中国国土资源经济DOI:10.19676/j.cnki.1672-6995.0000281

类型b

生态保护补偿市场机制的国际实践与启示
作者:吴健1,2/袁甜1
(1. School of Environment & Natural Resources, RUC, 北京 100872; 2. National Academy of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RUC, 北京 100872)
期刊:《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7期

研究背景与主题
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核心,旨在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然而,当前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实践中存在补偿资金来源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亟需通过市场化手段加以改进。本文系统回顾了国际上生态保护补偿市场机制的实践经验,并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主要观点及支持内容

1. 生态保护补偿市场机制的理论依据
生态产品和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导致传统市场难以有效供给。市场机制的核心在于为生态服务定价,从而激励私人参与生态保护。庇古税(Pigouvian Tax)主张通过政府补贴或税收干预市场失灵,而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则强调通过产权界定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庇古式的生态补偿方式,但这种方式因财政负担重、信息不对称和效率低下而受到限制。相比之下,市场机制能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提升生态保护效率。

2. 生态保护补偿市场机制的主要形式
本文总结了国际上生态保护补偿市场机制的主要形式,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缓解银行(Mitigation Banking)、保护银行(Conservation Banking)、生境交易(Habitat Exchange)、碳汇交易(Carbon Sink/Sequestration)、使用者付费(User Fees)、生态旅游(Ecotourism)以及生态标签(Eco-labeling)。

  •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
    PES是一种环境服务受益者向提供者支付资金以换取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的制度。例如,哥斯达黎加的PSA项目通过全国性征税向生态服务提供者支付费用,用于森林保护和再造林。美国的环保休耕项目(CRP)则通过竞标机制选择补偿对象,确保保护活动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 缓解银行(Mitigation Banking)
    缓解银行基于美国《清洁水法》,通过湿地信用交易机制,将开发者对湿地破坏的责任转移给银行。银行负责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并从中盈利。截至2018年,美国已成立3365家缓解银行,销售的湿地信用逐年增加。

  • 保护银行(Conservation Banking)
    保护银行旨在配合《濒危物种保护法案》的实施,通过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获得保护信用,并将其出售给开发者。保护银行的优势在于规模效应,能够以较低成本保护大片连续生境。

  • 生境交易(Habitat Exchange)
    生境交易是一个更广泛的保护信用交易平台,通过量化工具(如HQT)评估栖息地价值,简化审批流程,促进自愿参与者之间的交易。

  • 碳汇交易(Carbon Sink/Sequestration)
    碳汇交易通过林业碳汇项目抵减温室气体排放,满足强制性或自愿性市场需求。然而,碳汇交易面临认证和需求不确定性的挑战。

  • 使用者付费(User Fees)
    使用者付费允许土地所有者对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收费,同时要求进行生态保护管理。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野生动物牧场计划通过狩猎许可证收费激励物种保护。

  • 生态旅游(Ecotourism)
    生态旅游结合生态保护和盈利目标,通过观光活动筹集资金用于维护生态景观。然而,过度开发可能损害生物多样性,需要科学管理。

  • 生态标签(Eco-labeling)
    生态标签通过传递生态友好信息影响消费者行为,为生产者提供市场溢价或竞争优势。例如,太平洋西北部鲑鱼的生态标签认证确保养殖方式生态友好。

3.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找准市场机制的着力点
    探索生态保护补偿的市场机制,核心在于引入价格激励、明确产权基础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通过生态服务合同拍卖和信用申请审批制,减少信息成本,提高生态服务供给效率。

  • 健全法律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完善的法律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实践指导。例如,美国《清洁水法》和《湿地保护法》为缓解银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市场化补偿的概念、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

  • 建立多种市场化途径
    根据生态保护目标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市场化模式。例如,针对大规模连续生态区域可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对于明确的生态功能修复可采用缓解银行或保护银行;而对于零散的生态价值保护,则可通过使用者付费或生态旅游实现。

  • 政府角色转变
    生态补偿市场机制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弱化,而是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应在复杂领域提供指导和监督,同时优化职能设置,为市场留出发展空间。

论文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通过对国际生态保护补偿市场机制的全面梳理,为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文章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市场机制的形式和运作方式,还提出了政策建议,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保护补偿从单一的政府主导模式向多元化、市场化的方向转型。这对于平衡开发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与特色
本文的亮点在于系统总结了国际上生态保护补偿市场机制的多种形式,并深入分析了每种机制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此外,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生态保护补偿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清晰路径。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