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由Kaoru Okajima、Kazuki Ishikawa、Tomohiro Matsuura、Hitoshi Tatebe、Kazuhisa Fujiwara、Keiji Hiroi、Hirokazu Hasegawa和Yasumasa Nishimura共同完成,他们分别来自日本近畿大学奈良医院放射科和近畿大学医学院放射肿瘤科。该研究于2012年11月20日在线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期刊上,题为《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cies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Increased Risk of Secondary Malignancies After Radiotherapy》。
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在近二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cies, MPM)仍然是主要关注点之一。随着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升,前列腺癌幸存者的数量增加,其长期生存也带来了多原发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在接受放疗后。已有文献表明,放疗可能增加其他癌症的发生率,尤其是膀胱癌和直肠癌。然而,关于放疗后前列腺癌患者继发恶性肿瘤的具体风险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前列腺癌患者中多原发恶性肿瘤的特征,并分析放疗后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至2011年间在近畿大学奈良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50名前列腺癌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4至92岁(中位年龄70岁),随访时间为4至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并与普通人群的估计发病率进行比较。
患者根据风险分类系统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组。低风险组定义为T1-T2a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0 ng/ml、Gleason评分2-6分;高风险组定义为T3期、PSA>20 ng/ml或Gleason评分8-10分;其余患者为中风险组。治疗方案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3D-CRT的总剂量为66-72 Gy(中位剂量70 Gy),IMRT的总剂量为78 Gy。
研究记录了患者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情况,包括先前、同时和继发的恶性肿瘤。继发恶性肿瘤的定义为在前列腺癌诊断后出现的非前列腺恶性肿瘤。继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与日本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年龄匹配的普通人群癌症发病率进行比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Fisher精确检验。
在150名患者中,26名(17%)患有多原发恶性肿瘤,其中16名(11%)为继发恶性肿瘤,潜伏期为13至83个月(中位潜伏期43个月)。继发恶性肿瘤的类型包括肺癌(4例)、膀胱或输尿管癌(4例)、胃癌(3例)、恶性淋巴瘤(2例)和其他癌症(3例)。与普通人群相比,输尿管癌和恶性淋巴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在随访期间,20名患者(13%)在10年内死亡,其中11名死于前列腺癌复发,7名死于其他原发恶性肿瘤,2名死于心血管疾病。继发恶性肿瘤的患者中,44%死于继发癌症,而其他患者中仅有8%死于前列腺癌(p=0.002)。
研究表明,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放疗后,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放疗后5年内发生的恶性肿瘤可能与放疗相关。因此,临床医生应对放疗后前列腺癌患者的继发恶性肿瘤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膀胱癌和恶性淋巴瘤等高风险癌症。
研究还指出,低剂量放疗(如IMRT)可能导致远离放疗区域的器官(如肺、甲状腺等)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这一发现提示,随着IMRT的广泛应用,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加,因此需要更全面的癌症登记系统来评估低剂量放疗的长期影响。
本研究为前列腺癌患者放疗后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提供了重要数据,并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