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动态研究

期刊: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DOI:10.1016/j.aos.2010.07.003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b,即一篇科学研究论文,但不是单一原创研究的报告。以下是对该文档的学术报告:

作者与机构
本文的主要作者包括Marika Arena、Michela Arnaboldi和Giovanni Azzone,他们均来自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管理工程系。该研究发表于2010年,发表在期刊《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上。

主题与背景
本文的主题是探讨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的组织动态。ERM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工具,旨在将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设定、控制和决策制定相结合。尽管ERM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在实际组织中的实施仍然存在不完整和分散的现象。本文通过一个长达7年的纵向多案例研究,分析了ERM在三个不同公司中的实施过程,揭示了ERM与组织现有逻辑、风险理性、专家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观点与论据

  1. ERM的起源与发展
    ERM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是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商业环境。随着监管机构、专业协会和评级机构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ERM。然而,ERM的实施方式在不同组织中差异巨大,甚至在同一组织的不同时期也会发生变化。本文引用了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2004年发布的ERM指南,该指南将ERM定义为一个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过程,旨在识别潜在事件、管理风险并在风险承受范围内提供合理保证。尽管COSO指南提出了一个理性的ERM框架,但ERM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呈现出流动性和模糊性。

  2. ERM的组织动态
    本文通过三个案例研究,分析了ERM在组织中的实施过程。研究发现,ERM的实施受到组织现有风险管理实践、风险理性、专家和技术的影响。ERM在组织中的嵌入程度和形式因公司而异,从简单的合规工具到深入嵌入管理决策的过程。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将ERM的组织动态分为三个关键元素:风险理性(Risk Rationalities)、不确定性专家(Uncertainty Experts)和技术(Technologies)。风险理性指的是组织如何将不确定性概念化为风险;不确定性专家包括首席风险官(CRO)、风险专家、内部审计师和管理会计师;技术则是指用于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实践、程序和工具。

  3. 案例研究的结果
    本文通过对三个公司的案例研究,揭示了ERM在组织中的不同轨迹。在第一个案例中,ERM被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实施,但其与核心业务决策的关联较弱。在第二个案例中,ERM被视为合规工具,由内部审计师负责,但其对管理决策的影响有限。在第三个案例中,ERM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成为管理者日常决策的核心工具,形成了新的风险管理风格。这些案例表明,ERM的组织动态受到其初始风险理性、专家角色和技术选择的深刻影响。

  4. ERM的嵌入与脱钩
    本文指出,ERM在组织中的嵌入程度取决于其与现有管理控制实践的相互作用。在某些情况下,ERM能够深入嵌入管理决策,形成新的风险管理风格;而在其他情况下,ERM则与现有实践脱钩,仅作为合规工具存在。本文强调了专家角色在ERM实施中的重要性,特别是CRO和管理会计师在推动ERM嵌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5. ERM的技术与风险测量
    本文还探讨了ERM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特别是风险测量的方式。研究发现,风险测量的方式(定性或定量)对ERM的组织意义有重要影响。在第三个案例中,通过将风险与财务绩效(如EBIT)挂钩,ERM成为了管理者日常决策的核心工具。这种技术选择不仅增强了ERM的实用性,还促进了其与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

意义与价值
本文的研究对理解ERM作为组织实践的本质及其动态提供了重要见解。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揭示了ERM在不同组织中的实施差异,并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这些差异。这一框架不仅为未来的ERM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还为企业在实施ERM时提供了实践指导。此外,本文还强调了专家角色和技术选择在ERM实施中的重要性,为企业在设计和管理ERM系统时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结
本文通过三个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了ERM在组织中的实施动态,揭示了ERM与组织现有逻辑、风险理性、专家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ERM的组织动态受到其初始风险理性、专家角色和技术选择的深刻影响。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为理解ERM的组织动态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的ERM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