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通过操作原位离散碳化物界面层实现高导热性铜-硼/钻石复合材料

期刊: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DOI:10.1016/j.mtcomm.2023.105357

这篇论文题为《Manipulating in-situ discrete carbide interlayer to achieve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Cu-B/diamond composite》,由Yongjian Zhang、Guangzhu Bai、Xiangyu Zhu、Jingjie Dai、Xitao Wang、Jinguo Wang、Moon J. Kim和Hailong Zhang等人共同完成。该研究发表在《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出版日期为2023年1月7日。文章围绕通过调控铜-硼(Cu-B)合金与金刚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来提高其热导率展开,探讨了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在热管理中的应用潜力。

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电子设备的高功率化,散热问题变得日益严峻。高热导率的材料,尤其是铜(Cu)基复合材料和金刚石(Diamond)复合材料,成为了热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铜本身具有较高的热导率(约400 W/m·K),而金刚石的热导率更是高达3000 W/m·K,这使得金刚石强化铜基复合材料(Cu/diamond)成为热管理材料中的理想选择。然而,铜与金刚石之间缺乏化学亲和力且声阻抗差异较大,导致界面热导率较低,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热导性能。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在铜-金刚石界面处引入碳化物(Carbide)中间层,通过金属基合金化(Metal Matrix Alloying)或金刚石表面镀层(Diamond Surface Metallization)来改善界面结构。通过调控合金元素的含量以及工艺参数,研究人员旨在优化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而提高其热导率。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了金属基合金化方法,通过气压浸渗(Gas Pressure Infiltration)工艺在Cu-B合金基体与金刚石颗粒之间形成原位(in-situ)碳化物中间层。这种方法相比于外部涂层法(ex-situ),能够得到更薄的碳化物层,最薄可达到22 nm。

为了研究碳化物层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作者设计了多个实验,其中包括通过改变浸渗接触时间(从5分钟到90分钟不等)来调节碳化物层的厚度和覆盖率。此外,研究还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等技术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不同浸渗时间下界面碳化物的形态演变。

在实验过程中,合金中硼元素(B)与金刚石表面反应生成碳化硼(B4C)层,进而改善了界面热导率。实验中,通过调节合金中硼的含量、浸渗温度、接触时间等参数,研究人员观察到了碳化物层的演变,并分析了碳化物厚度、覆盖率与热导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1. 界面碳化物形态与热导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浸渗时间的增加,碳化物层的厚度逐渐增大,同时碳化物的覆盖率也有所提高。具体来说,在60分钟的浸渗时间下,Cu-B/diamond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达到了913 W/m·K,比浸渗时间为5分钟时的热导率(828 W/m·K)高出10%。然而,随着浸渗时间的进一步延长(例如,75分钟和90分钟),热导率有所下降。

  2. 界面热导率的变化:通过反向计算界面热导率(h),研究人员发现在合适的碳化物层厚度和覆盖率下,界面热导率大幅提高。碳化物层在铜基体与金刚石之间提供了一个快速的热传导通道,但当碳化物层过厚时,热导率反而下降。

  3. 浸渗时间与合金元素消耗的关系:研究还通过计算合金中硼元素的消耗比例,发现随着浸渗时间的延长,硼元素的消耗比例显著增加。这表明,浸渗时间越长,碳化物层的形成就越充分,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4. 复合材料的最终热导率:在最终实验中,经过优化的Cu-0.3 wt% B/diamond复合材料,具有小于45 nm的碳化物层厚度和超过90%的碳化物覆盖率,达到了913 W/m·K的热导率,这是目前硼改性Cu/diamond复合材料中报道的最高热导率。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金属基合金化方法,在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的界面处成功地引入了原位碳化物中间层,并通过调节工艺参数,精准地控制了碳化物层的厚度与覆盖率。这种原位碳化物中间层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热导率,从而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整体热导率。研究表明,碳化物层的厚度和覆盖率是影响界面热导率的关键因素,较薄的碳化物层和较高的覆盖率有助于提高热传导效率。

此外,研究还发现,合金元素的消耗、碳化物层的演变及其与基体的相互作用,对于Cu-B/diamond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合理调节浸渗接触时间和合金元素含量,可以有效控制碳化物层的形态,从而优化热导率。

研究亮点与创新

  1. 界面工程的创新性应用:本研究采用的金属基合金化方法成功地在Cu-B/diamond复合材料的界面上形成了原位碳化物中间层,这一方法在界面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原位碳化物层的精确调控:研究通过精确控制浸渗时间和合金元素含量,优化了碳化物层的厚度和覆盖率,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策略,提升了Cu/diamond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3. 高热导率的取得:通过工艺优化,本研究获得了Cu-B/diamond复合材料的最高热导率(913 W/m·K),这为未来高效热管理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该研究不仅为铜基金刚石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热管理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调节碳化物中间层的厚度和覆盖率,研究人员成功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高效散热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该研究的成功实现,也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管理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