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属于类型b:这是一篇探讨改良德尔菲法在针灸指南推荐意见研制过程中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针灸》2023年12月第43卷第12期,作者为张佳佳、杨超、杜世豪、陈晟、杜朔、赵吉平等,分别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文章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FAS)《女性尿失禁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意见形成为例,系统分析了改良德尔菲法在针灸指南研制中的应用优势,旨在为后续针灸指南的研制提供参考。
随着针灸学临床实践需求的增加和临床证据的积累,针灸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CPG)的研制在近年来不断发展。然而,针灸指南的推荐意见在从证据到临床决策的转化过程中,存在表述模糊、报告不规范、与临床实际脱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WFAS《女性尿失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为例,探讨了改良德尔菲法在推荐意见形成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德尔菲法是一种结合了传统德尔菲法和共识会议法的方法,旨在通过多轮匿名调研和专家讨论,达成更为科学、严谨的共识。本文通过详细介绍该指南的研制过程,展示了改良德尔菲法在提升针灸指南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优势。
WFAS《女性尿失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过程中,指南研制组(Guideline Development Group, GDG)的成员构成是关键。根据WHO指南制定手册,GDG应包括多学科专家(如针灸学、泌尿外科学、循证方法学、卫生经济学等)以及患者代表。本文详细介绍了GDG的遴选标准,包括专家的专业方向、工作年限、职称以及对指南研究的兴趣等。此外,GDG还特别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以确保推荐意见的广泛适用性。
在共识过程中,改良德尔菲法被应用于推荐意见的形成。具体流程包括:
1. 第一轮改良德尔菲法调研:GDG成员根据工作组提供的证据体,对每个临床问题的证据决策框架(Evidence to Decision, EtD)进行判断,并给出初步推荐意见。
2. 共识会议:通过匿名展示第一轮调研结果,GDG成员围绕EtD框架进行充分讨论,确保不同学科、不同国家专家和患者代表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
3. 第二轮改良德尔菲法调研:在共识会议的最后,GDG成员再次对EtD框架的12个维度进行投票,最终依据GRADE网格法确定推荐意见。
本文详细分析了改良德尔菲法在针灸指南研制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多学科专家的充分讨论:改良德尔菲法通过匿名展示和结构化讨论,使得GDG成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证据体,并在共识会议中进行多学科的充分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推荐意见的科学性,还能确保推荐意见符合临床实际和患者需求。
2. 提升国际适用性:由于针灸疗法在不同国家的应用现状存在差异,改良德尔菲法通过邀请国际专家参与共识过程,能够更全面地反映针灸疗法的国际应用情况,从而提升指南的国际适用性。
3. 避免权威效应:改良德尔菲法的匿名投票和独立讨论环节,有效避免了针灸学权威专家对共识结果的过度影响,确保了各方意见的真实性和开放性。
通过改良德尔菲法的应用,WFAS《女性尿失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最终形成了10条推荐意见,其中9条为“条件性推荐”,1条为“条件性推荐或对照”。本文详细列举了每条推荐意见的内容及其证据质量,并对比了两轮共识结果的变化,展示了共识过程中专家讨论对推荐意见的修正作用。
本文还对既往针灸指南研制方法进行了反思,指出存在GDG成员构成单一、推荐意见研制方法学欠缺严谨性等问题。相比之下,改良德尔菲法通过多学科、多区域专家的参与,以及结构化的共识过程,有效提升了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WFAS《女性尿失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过程,展示了改良德尔菲法在针灸指南推荐意见形成中的应用价值。该方法不仅为针灸指南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方法学支持,还为后续针灸指南的研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本文对改良德尔菲法的适用性分析,也为其他领域指南的研制提供了借鉴。
本文的亮点在于:
1. 首次系统探讨改良德尔菲法在针灸指南研制中的应用,填补了该领域的方法学空白。
2. 通过多学科、多区域专家的参与,提升了针灸指南的科学性和国际适用性。
3. 详细展示了共识过程的具体流程和结果,为后续指南的研制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学指导。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针灸指南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方法学支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