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研究血清炎症因子与B族链球菌感染对妊娠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预测的价值

期刊:biomarkers in medicineDOI:10.2217/bmm-2023-0588

作者与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Xiaorui Dong, Xixi Chen, Mengling Xue 和 Yina Zhang完成,作者隶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妇产科。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Biomarkers in Medicine》上,文章已于2024年4月16日在线发表,DOI为10.2217/bmm-2023-0588。


学术背景

研究领域与背景
本研究所属领域为产科及生物标志物研究,主要探讨了孕妇生殖道乙型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感染中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对早产性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并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 CS)及不良妊娠结果的预测价值。

G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居菌,常定植于阴道,可能导致新生儿严重感染及其他妊娠并发症。现已有文献报道,孕妇GBS感染率为20%-28%。PROM是指在临产之前胎膜破裂,是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引发PROM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其中宫颈缩短或羊膜腔感染可能为相关风险因素。绒毛膜羊膜炎(CS)则是一种多样性较大的妊娠并发症,它既可能由感染引起,也可能由非感染性炎症诱发,对胎儿的多器官系统造成影响。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孕妇生殖道GBS感染患者中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规律,明确其对PROM并CS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流程与方法

研究设计与纳入标准
研究共纳入患者420例,包括220例GBS感染孕妇(GBS Infection Group)及200例无GBS感染女性(Non-GBS Infection Group)。患者符合如下标准:妊娠周数大于等于28周、无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妊娠特发疾病,无免疫系统疾病或生殖器其他病变。此外,排除了免疫力低下或其他干扰正常沟通的认知障碍患者。

样本及分组
根据妊娠结局,GBS感染组被进一步分为良好妊娠结局组(153例)与不良妊娠结局组(67例);根据胎膜早破发生情况分为PROM组(58例)与非PROM组(162例);根据PROM是否并CS再细分为CS组(21例)与非CS组(37例)。

血清采样与检测
研究采用静脉血采样,样本经自然凝血及离心处理后,将血清储存于-80℃条件下备用。然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6、TNF-α、PCT和hs-CRP等炎性因子的浓度,所用试剂盒分别购自Roche、Siemens和Milbio。

分析指标及统计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孕妇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PROM的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统计方法采用SPSS 21.0,对数据的正态分布性做Kolmogorov-Smirnov检验,以T检验、χ²检验及ROC曲线分析制定研究结论。其中,ROC分析用于评估各炎性因子及其联合模型预测能力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研究结果

一般数据比较
GBS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年龄、BMI、妊娠周数和分娩方式等一般数据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GBS感染组的PROM发生率(26.36% vs. 8.50%,p<0.001)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
- GBS感染与非感染对比:GBS感染组IL-6、TNF-α、PC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均<0.001)。
- 良好与不良妊娠结局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组患者的上述四种炎性因子指标均显著高于良好妊娠结局组(p均<0.001)。
- PROM组与非PROM组比较:PROM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非PROM组(p均<0.001)。
- CS与非CS组比较:CS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非CS组(p均<0.05)。

ROC分析结果
ROC曲线显示,单一因子(IL-6、TNF-α、PCT、hs-CRP)预测PROM并CS及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732-0.795之间,而多因子联合预测的AUC显著提升到0.873(PROM并CS)和0.913(不良妊娠结局),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单一因子。


研究结论

本研究确认了孕妇GBS感染患者血清IL-6、TNF-α、PCT和hs-CRP水平的升高,不仅与PROM及CS发生风险高度相关,也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显著关联性。重要的是,多因子联合模型在诊断和预测能力方面具有优于单一指标的表现。因此,该研究成果可为临床上针对GBS感染引发的妊娠并发症的早期甄别和干预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研究亮点

  1. 多指标联合预测:首次提出并验证了IL-6、TNF-α、PCT和hs-CRP联合模型在妊娠并发症中的预测应用价值。
  2. 系统性数据支撑:通过大样本量及多组数据分析验证了GBS感染对PROM及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3. 转化临床的潜力: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方案,用于相关高危孕妇的筛查及早期管理。

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从炎症调控角度为GBS感染导致的妊娠并发症提供了全面的科学量化依据。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创新价值,也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直接应用意义。未来,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以提高结论的适用性,并深入探讨其他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效能,将是研究的延续方向。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