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模板辅助合成具有可调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质的异构铜(I)团簇

期刊:Chemical ScienceDOI:10.1039/d3sc04682f

本文介绍了一项关于异构铜(I)簇的合成及其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该研究由Jun-Jie Fang、Zheng Liu、Yang-Lin Shen、Yun-Peng Xie和Xing Lu等人共同完成,并于2023年10月13日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期刊上。该研究通过模板辅助策略合成了七种高核铜(I)炔基簇,并探讨了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原子级精确的金属纳米簇在纳米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揭示结构-性质关系方面。炔基配体比常用的硫醇盐和膦配体具有更丰富的配位模式,因此炔基保护的贵金属簇具有显著的结构特征。然而,炔基配体与Cu+的反应通常会生成不溶性聚合物,增加了合成和分离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引入了模板剂来平衡簇的电荷分布,防止或中断炔基与Cu+反应生成不溶性聚合物,从而促进了具有更大尺寸和独特性质的高核铜(I)炔基簇的合成。

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板辅助策略合成高核铜(I)炔基簇,并探讨其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特别是其在光致发光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与流程

研究团队通过模板辅助策略合成了七种高核铜(I)炔基簇,包括球形Cu36和Cu56簇以及花生形的Cu56簇。这些簇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SCXRD)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合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模板剂的选择与合成:研究人员使用了不同的模板剂,如[VO4]3-和[PO4]3-四面体,以及不同的膦酸酯配体(如tBuPO3H2、PhOPO3H2和1-NaphOPO3H2)来调控簇的结构。
  2. 反应条件的优化: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如模板前驱体的比例、超声处理时间、Et3N的用量、PhMe2SiH的添加量以及溶剂热温度,成功获得了单晶产物。
  3. 结构表征:通过SCXRD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对簇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确认了簇的分子结构和电荷平衡。
  4. 光物理性质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测量,研究了簇的光物理性质。
  5. 电化学性质研究:通过电化学实验研究了簇在CO2RR中的催化性能,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生成情况。

主要结果

  1. 结构分析:研究发现,球形Cu36和Cu56簇由[M@(V/PO4)6](M: Cu2+, Na+, K+)骨架组装而成,而花生形Cu56簇则由四个独立的[PO4]3-四面体构建。这些簇的结构通过模板剂和外部膦酸酯配体的调控得以实现。
  2. 光物理性质:簇的光致发光性质依赖于内部模板和外部膦酸酯配体。苯基和1-萘基膦酸酯保护的簇表现出增强的发光特性,这归因于配体之间排列良好的分子间C-H/π相互作用。
  3. 电化学性质:在CO2RR中,内部[PO4]3-模板和外部萘基基团能够促进C2产物(C2H4和C2H5OH)的生成。与[VO4]3-模板相比,[PO4]3-模板和外部萘基基团显著提高了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

研究意义与价值

本研究通过模板辅助策略成功合成了七种高核铜(I)炔基簇,并详细探讨了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模板和外部配体对簇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内部[PO4]3-模板和外部萘基基团能够显著提高簇在CO2RR中的催化性能,为设计和合成多功能铜(I)簇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该研究还强调了原子级精确簇在结构-性质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为纳米材料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亮点

  1. 新颖的合成策略:通过模板辅助策略成功合成了七种高核铜(I)炔基簇,展示了模板剂在调控簇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2. 光物理性质的调控:研究发现,内部模板和外部配体对簇的光致发光性质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苯基和1-萘基膦酸酯保护的簇表现出增强的发光特性。
  3. 电化学性能的提升:在CO2RR中,内部[PO4]3-模板和外部萘基基团能够显著提高C2产物的生成效率,为铜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论

本研究通过模板辅助策略成功合成了七种高核铜(I)炔基簇,并详细探讨了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模板和外部配体对簇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内部[PO4]3-模板和外部萘基基团能够显著提高簇在CO2RR中的催化性能。该研究为设计和合成多功能铜(I)簇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强调了原子级精确簇在结构-性质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