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一项关于异构铜(I)簇的合成及其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该研究由Jun-Jie Fang、Zheng Liu、Yang-Lin Shen、Yun-Peng Xie和Xing Lu等人共同完成,并于2023年10月13日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期刊上。该研究通过模板辅助策略合成了七种高核铜(I)炔基簇,并探讨了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原子级精确的金属纳米簇在纳米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揭示结构-性质关系方面。炔基配体比常用的硫醇盐和膦配体具有更丰富的配位模式,因此炔基保护的贵金属簇具有显著的结构特征。然而,炔基配体与Cu+的反应通常会生成不溶性聚合物,增加了合成和分离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引入了模板剂来平衡簇的电荷分布,防止或中断炔基与Cu+反应生成不溶性聚合物,从而促进了具有更大尺寸和独特性质的高核铜(I)炔基簇的合成。
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板辅助策略合成高核铜(I)炔基簇,并探讨其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特别是其在光致发光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中的应用。
研究团队通过模板辅助策略合成了七种高核铜(I)炔基簇,包括球形Cu36和Cu56簇以及花生形的Cu56簇。这些簇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SCXRD)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合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本研究通过模板辅助策略成功合成了七种高核铜(I)炔基簇,并详细探讨了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模板和外部配体对簇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内部[PO4]3-模板和外部萘基基团能够显著提高簇在CO2RR中的催化性能,为设计和合成多功能铜(I)簇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该研究还强调了原子级精确簇在结构-性质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为纳米材料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研究通过模板辅助策略成功合成了七种高核铜(I)炔基簇,并详细探讨了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模板和外部配体对簇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内部[PO4]3-模板和外部萘基基团能够显著提高簇在CO2RR中的催化性能。该研究为设计和合成多功能铜(I)簇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强调了原子级精确簇在结构-性质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