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基于脂质体融合的二氧化硅纳米淬灭剂用于快速检测外泌体微小RNA

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DOI:10.1016/j.snb.2024.135978

本文介绍了一项关于外泌体微小RNA(miRNA)快速检测的创新研究,该研究由Haiyan Yang、Qian Shen、Chenhan Wang等作者共同完成,发表于2024年5月的《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期刊上。研究团队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学院、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机构。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纳米淬灭剂(silica nanoquenchers, qSiNPs)的纳米平台,通过脂质体融合辅助递送技术,实现对外泌体miRNA的高效、快速检测,为癌症的液体活检提供新的诊断工具。

研究背景

外泌体(exosomes)是直径约为50-150纳米的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癌症患者的体液中。它们不仅是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还携带了丰富的肿瘤生物信息,尤其是外泌体miRNA。miRNA因其高稳定性和丰度,被认为是癌症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然而,传统的外泌体miRNA检测方法(如超速离心、磁分离等)耗时长、设备复杂,且容易破坏外泌体的完整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开发一种无需RNA提取或目标扩增的快速原位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qSiNPs的纳米平台,通过脂质体封装实现对外泌体的高效递送。具体流程如下: 1. qSiNPs的制备:采用Stöber方法合成qSiNPs,并通过掺杂黑色孔淬灭剂(black hole quenchers, BHQs)实现对荧光染料四甲基罗丹明(TMR)的高效淬灭。 2. 脂质体封装:将带有TMR标记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nt-21)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qSiNPs表面,形成qSiNPs@ant21复合物,随后通过共挤出法将其封装在脂质体膜中,形成Lipo@qSiNPs@ant21纳米平台。 3. 外泌体融合:利用脂质体膜与外泌体膜的融合作用,将qSiNPs@ant21递送至外泌体内部。当qSiNPs@ant21与外泌体中的目标miRNA(如miR-21)结合时,TMR荧光信号被释放,实现“关-开”切换的原位检测。

实验结果

  1. 纳米平台的合成与表征:通过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等技术,证实了qSiNPs@ant21和Lipo@qSiNPs@ant21的成功合成。脂质体封装后,纳米颗粒的尺寸从51.6纳米增加到170.3纳米,且具有良好的胶体稳定性。
  2. 外泌体融合过程:通过DLS和TEM观察,发现Lipo@qSiNPs@ant21与外泌体的融合过程是动态的,融合后囊泡的尺寸逐渐增加,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共聚焦显微镜(CLSM)成像显示,随着Lipo@qSiNPs@ant21与外泌体比例的增加,荧光信号逐渐增强,表明该平台能够有效检测外泌体miRNA。
  3. 原位检测外泌体miRNA:实验表明,Lipo@qSiNPs@ant21能够特异性识别外泌体中的miR-21,并在30分钟内达到荧光信号的稳定状态。与传统的qRT-PCR方法相比,该平台无需RNA提取或目标扩增,实现了对外泌体miRNA的快速、原位检测。
  4. 肿瘤外泌体的区分:研究团队利用该平台成功区分了乳腺癌细胞系SUM1315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的外泌体,发现肿瘤外泌体中miR-2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外泌体。此外,在小鼠血清样本中也验证了该平台的检测能力,肿瘤模型小鼠的外泌体miR-2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研究结论

该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qSiNPs的纳米平台,通过脂质体融合辅助递送技术,实现了对外泌体miRNA的快速、原位检测。与传统的qRT-PCR方法相比,该平台避免了RNA提取和目标扩增的复杂步骤,具有制备简单、封装稳定、递送高效等优点。此外,该平台能够区分肿瘤相关miRNA与正常外泌体,为癌症的液体活检提供了新的诊断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首次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脂质体融合递送至外泌体内部,实现了对外泌体miRNA的原位检测。
  2. 高效性:无需RNA提取或目标扩增,能够在30分钟内完成对外泌体miRNA的检测。
  3. 应用前景:该平台能够区分肿瘤相关miRNA与正常外泌体,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研究意义

该研究不仅为外泌体miRNA的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还为癌症的液体活检技术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通过进一步优化和验证,该平台有望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提高癌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