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纳米载体在药物透皮递送中的应用:有效透皮应用的新策略

期刊: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DOI:10.3389/fbioe.2021.646554

增强药物分子通过纳米载体跨皮肤渗透:有效经皮应用的新策略

作者及机构

本文由Yi-Qun Yu、Xue Yang、Xiao-Fang Wu和Yi-Bin Fan共同撰写。作者分别来自中国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级人民医院淳安分院)的科研与教育部门、护理部门,以及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该论文于2021年3月29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期刊上。

研究背景

经皮给药(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TDD)相较于传统的口服或注射给药方式具有诸多优势,例如减少毒性、避免局部刺激以及提供持续的药物释放。然而,皮肤的表皮层(Stratum Corneum, SC)作为一道有效的屏障,限制了大多数药物的渗透。近年来,纳米载体(Nanocarriers)的应用为增强药物经皮渗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皮肤结构、经皮给药的主要障碍、不同类型的纳米载体及其在经皮给药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纳米载体与物理方法(如离子导入、超声波、激光和微针)结合的最新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

  1. 皮肤结构与经皮给药的障碍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表皮层中的角质层(SC)是药物经皮渗透的主要障碍。角质层由角质细胞和脂质基质组成,形成了一道高度有序的屏障,限制了大多数药物的被动渗透。

  2. 纳米载体在经皮给药中的应用
    纳米载体是一种直径小于500纳米的胶体结构,能够携带亲脂性和亲水性药物通过角质层。常见的纳米载体包括脂质体(Liposomes)、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 NPs)、纳米乳剂(Nanoemulsions)和微乳剂(Microemulsions)等。这些载体能够提高药物的局部或全身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3. 纳米载体的类型及其应用

    • 固体脂质纳米颗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s):由固体脂质和乳化剂组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能够提高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和沉积。
    •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NLCs):由固体和液体脂质混合而成,具有更高的药物负载能力和稳定性。
    • 脂质体(Liposomes):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多层囊泡,能够携带亲水和亲脂药物,具有良好的控释效果。
    • 纳米晶体(Nanocrystals):由药物颗粒组成,能够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皮肤渗透性。
  4. 纳米载体与物理方法的结合
    为了进一步增强药物的经皮渗透,纳米载体可以与物理方法结合使用。例如:

    • 离子导入(Iontophoresis):通过施加小电流促进带电药物的渗透。
    • 超声波(Ultrasound):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增强药物渗透。
    • 微针(Microneedles):通过微创方式在皮肤上形成微孔,促进大分子药物的渗透。
  5. 纳米载体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尽管纳米载体在经皮给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纳米载体的毒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大规模生产的难度。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纳米载体的设计和制备工艺,并建立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

纳米技术为经皮给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和治疗效果。通过结合纳米载体与物理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展经皮给药的应用范围。然而,未来的研究需要解决纳米载体的毒性问题,并优化其制备工艺,以实现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亮点

  • 重要发现:纳米载体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性,尤其是对于难溶性药物和大分子药物。
  • 方法创新:结合纳米载体与物理方法(如离子导入、超声波和微针)能够进一步增强药物的渗透效果。
  • 应用价值:该研究为开发新型经皮给药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皮肤病治疗和化妆品领域。

参考文献

本文引用了大量相关文献,涵盖了纳米载体在经皮给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