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关于二氧化碳(CO2)排放驱动因素的原创研究论文,由Shanshan Li、Yam Wing Siu和Guoqin Zhao共同撰写,分别来自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与经济研究所和香港恒生大学经济与金融系。该研究于2021年8月23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期刊上,题为《Driving Factors of CO2 Emissions: Further Study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CO2)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核心原因之一,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研究CO2排放与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2000年至2018年间中国CO2排放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研发投资、外资利用和能源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
研究采用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线性模型(如线性回归、Lasso、ElasticNet)、非线性模型(如分类与回归树、支持向量回归、K近邻回归)、集成方法(如随机森林、XGBoost)以及人工神经网络(ANN)。研究数据来自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2000年至2018年的年度数据,其中2000年至2015年的数据用于训练模型,2016年至2018年的数据用于测试模型。
研究的主要步骤如下: 1. 数据准备:收集并处理CO2排放、GDP、城市化率、研发投资、外资利用和能源消费增长率等数据。数据来源包括《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 2. 模型选择与训练:使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对训练数据进行建模,并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进行模型选择。 3. 模型评估与预测:使用测试数据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并选择表现最佳的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 4. 敏感性分析:通过K近邻回归(KNN)模型,分析各驱动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K近邻回归(KNN)模型在预测CO2排放方面表现最佳,尤其是在邻居数设置为2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MSE分别为0.1750和0.3641。通过KNN模型进行的敏感性分析揭示了以下关键发现: 1. 产业结构合理化:并非所有省份都应加速工业化。部分省份应保持在相对温和的工业化阶段,以减少CO2排放。 2. 城市化:城市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城市化率在0.571至0.6445之间时,CO2排放最低。 3. 研发投资:中国应增加研发投资强度,尤其是绿色技术的研发,以降低CO2排放。 4. 外资利用:外资利用对CO2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政策制定者应优先将外资用于绿色技术的研发。 5. 能源消费增长率:政策制定者应避免能源消费增长率超过0.145,否则CO2排放将迅速增加。
研究结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实现“双碳”目标的蓝图。首先,各省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工业化策略。其次,城市化应控制在最优范围内,以减少CO2排放。第三,增加研发投资,尤其是绿色技术的研发,是降低CO2排放的关键。第四,外资利用应优先用于绿色技术研发。最后,能源消费增长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CO2排放的急剧增加。
本文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路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研究揭示了各驱动因素对CO2排放的非线性影响,为未来的环境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