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基于垂直晶面匹配的AgZn3 (002)和Zn (002)实现无枝晶锌负极的研究

期刊:SmallDOI:10.1002/smll.202200131

本文是一篇关于锌离子电池中无枝晶锌负极的研究论文,属于类型a,即单篇原创研究的学术报告。以下是对该研究的详细介绍:

1. 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

该研究由Hongfei Lu、Qianzheng Jin、Xin Jiang、Zhi-Min Dang、Di Zhang和Yang Jin共同完成。研究团队主要来自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网储能与电池应用研究中心,部分作者来自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该研究于2022年发表在《Small》期刊上。

2. 学术背景

锌离子电池因其低成本、高理论容量(5851 mAh cm⁻³和820 mAh g⁻¹)以及无火灾风险的水性电解质特性,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系统的理想选择。然而,锌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形成枝晶,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突然失效。尽管已有研究通过保护层、金属合金负极、电解质调控等手段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实现长循环寿命和高倍率性能的锌金属电池仍面临巨大挑战。

本研究的背景知识涉及晶体学中的晶面匹配机制。研究表明,金属枝晶的生长与金属晶体的多晶性质密切相关。例如,锌(Zn)的(100)和(101)晶面生长较快,容易形成低密度的片状枝晶。理论上,通过在金属表面覆盖具有优选取向的导电晶面,可以实现无枝晶的金属负极。本研究旨在通过垂直晶面匹配机制,调控锌的沉积形态,从而改善锌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寿命。

3. 研究流程

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3.1 制备AgZn₃涂层

研究团队采用等离子体溅射技术,在锌箔表面制备了厚度约为570纳米的AgZn₃涂层。该涂层具有以下四个优势: 1. 去除ZnO杂质层:等离子体溅射可以去除锌箔表面的非导电ZnO层,使电场分布更加均匀。 2. 提高Zn²⁺亲和性:通过粗糙的表面微观结构和亲水基团,增强了Zn²⁺的亲和性。 3. 强织构的AgZn₃(002)垂直晶面:AgZn₃(002)晶面与Zn(002)晶面具有高度匹配性,能够促进Zn的均匀沉积。 4. 更好的Zn原子吸附能力:AgZn₃涂层能够降低Zn离子的吸附能垒,从而加快动力学过程。

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研究团队组装了对称电池,测试了AgZn₃@Zn、AuZn₃@Zn和CuZn₅@Zn等不同涂层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AgZn₃@Zn对称电池的初始过电位最低(-43.1 mV),循环寿命最长(1150小时),远优于纯Zn电池(93小时)。

3.3 原位观察锌沉积

通过原位电池观察平台,研究团队动态观察了锌在AgZn₃@Zn和纯Zn电极上的沉积过程。结果显示,AgZn₃@Zn电极上的锌沉积更加均匀,没有明显的枝晶形成,而纯Zn电极上则迅速出现了不均匀的锌枝晶。

3.4 理论计算

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团队发现AgZn₃涂层能够显著提高Zn原子的吸附能力,尤其是在(002)和(100)晶面上。此外,AgZn₃涂层表面的电子积累更多,有助于降低Zn离子的吸附能垒,从而加快沉积动力学。

4. 主要结果

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 1. AgZn₃涂层的优势:AgZn₃涂层能够均匀电场分布、提高Zn²⁺亲和性、促进Zn的均匀沉积,并显著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2. 垂直晶面匹配机制:AgZn₃(002)晶面与Zn(002)晶面的高度匹配性,能够引导Zn的异质外延沉积,最终形成致密且无枝晶的Zn沉积层。 3. 电化学性能提升:AgZn₃@Zn对称电池的循环寿命达到1360小时,是纯Zn电池的12倍。此外,AgZn₃@Zn电池在4 mA cm⁻²和2 mAh cm⁻²的高电流密度下仍能稳定循环540小时。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垂直晶面匹配机制,成功实现了锌的无枝晶沉积。AgZn₃涂层不仅显著提高了锌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寿命,还为其他金属电池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揭示了晶面匹配机制在金属沉积中的重要作用,应用价值则体现在其能够有效延长锌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推动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发展。

6. 研究亮点

  1. 重要发现:AgZn₃(002)晶面与Zn(002)晶面的高度匹配性能够引导Zn的均匀沉积,显著延长电池寿命。
  2. 方法创新:采用等离子体溅射技术制备AgZn₃涂层,具有高效、可控的优势。
  3.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通过晶面匹配机制调控金属沉积,为无枝晶金属负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7.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本研究还通过理论计算和原位观察,深入分析了AgZn₃涂层的吸附能力和锌沉积的动态过程,进一步验证了垂直晶面匹配机制的有效性。此外,研究团队还对比了AuZn₃@Zn和CuZn₅@Zn等不同涂层的性能,进一步证明了AgZn₃涂层的优越性。

总之,本研究通过创新的晶面匹配机制,成功解决了锌离子电池中的枝晶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