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基于壳聚糖的骨靶向纳米颗粒递送环肽J用于骨质疏松的协同治疗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DOI:10.1016/j.ijbiomac.2025.140884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作者及研究机构
该研究由Jiazi Chen、Wen Li、Jianhao Zhao、Yee-Ying Lee、Jing Chen和Yong Wang共同完成。研究团队来自多个机构,包括中国-马来西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Jinan University)、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Jinan University)、Jinan University的分析测试中心、Jinan University材料科学与工程系、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的科学学院,以及Jinan University的先进与应用化学合成研究所。该研究于2025年2月10日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期刊上,文章编号为140884。

学术背景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恶化,导致骨折风险增加。全球有超过2亿人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影响,预计到2050年,髋部骨折的年发病率将达到2130万例。目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主要依赖于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和Denosumab)和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激素)。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和停药后的反弹现象。因此,开发新型药物和纳米载体以实现安全有效的药物递送成为研究热点。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壳聚糖(Chitosan)的骨靶向纳米递送系统,用于增强环肽J(Cyclolinopeptide J, CLJ)的治疗效果。CLJ是一种从亚麻籽中提取的生物活性肽,具有显著的抗骨质疏松活性,但其环状结构和疏水性限制了其生物利用度。通过将CLJ负载到骨靶向纳米颗粒中,研究团队希望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探索其与碳酸钙(CaCO₃)纳米颗粒在促进骨生成中的协同作用。

研究流程
研究分为多个步骤,详细流程如下:

  1. 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 CSD8的制备与表征:通过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CMCS)与八肽聚天冬氨酸(Asp8)的偶联反应制备骨靶向聚合物CSD8,并通过核磁共振(NMR)和元素分析确认其化学结构。
    • CaCO₃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采用乳化法制备CaCO₃纳米颗粒,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形貌和晶体结构。
    • 骨靶向纳米颗粒JCA/CSD8的制备与表征:将CLJ负载到CaCO₃纳米颗粒中,并用CSD8修饰其表面,形成JCA/CSD8纳米颗粒。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其粒径、表面电荷和化学结构。
  2. 体外释放实验

    • 在不同pH值(4.5、6.8和7.4)下,研究JCA/CSD8纳米颗粒中CLJ和Ca²⁺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pH 4.5),纳米颗粒能够快速降解并释放药物,模拟了溶酶体环境中的药物释放。
  3. 体外骨靶向实验

    • 通过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P)吸附实验评估JCA/CSD8的骨靶向能力。结果显示,JCA/CSD8对HAP的亲和力比未修饰的纳米颗粒提高了11.7倍。
  4. 体内骨靶向实验

    • 在小鼠模型中,通过尾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的JCA/CSD8,研究其在骨骼中的分布。结果显示,JCA/CSD8在骨骼中的富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器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骨靶向能力。
  5. 细胞实验

    • 细胞毒性实验:评估CLJ、CaCO₃和JCA/CSD8对MC3T3-E1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JCA/CSD8在低浓度下对细胞无显著毒性。
    • 细胞摄取实验: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MC3T3-E1细胞对JCA/CSD8的摄取情况。结果显示,纳米颗粒能够有效进入细胞并在溶酶体中降解,释放CLJ和Ca²⁺。
    • 成骨分化实验: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评估JCA/CSD8对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JCA/CSD8显著上调了成骨相关基因(如OPG、COL-I、OCN、OPN、RUNX2和ALP)的表达。
  6. 体内骨质疏松模型实验

    • 通过卵巢切除术(OVX)诱导小鼠骨质疏松模型,评估JCA/CSD8的治疗效果。通过Micro-CT和组织学染色分析,结果显示,JCA/CSD8显著提高了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并恢复了骨小梁结构。
  7. 生物安全性评估

    • 通过组织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评估JCA/CSD8的长期安全性。结果显示,JCA/CSD8对主要器官(如肝脏和肾脏)无显著毒性,且血液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主要结果
1. 纳米颗粒的表征:JCA/CSD8的平均粒径为122.40 ± 1.8 nm,CLJ的负载率为22.7%。
2. 体外释放实验:在pH 4.5条件下,6小时内CLJ和Ca²⁺的释放率分别达到85%和80%。
3. 骨靶向能力:JCA/CSD8对HAP的亲和力提高了11.7倍,体内实验显示其在骨骼中的富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器官。
4. 细胞实验:JCA/CSD8显著促进了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并上调了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
5. 体内实验:JCA/CSD8显著提高了OVX小鼠的骨密度和骨小梁结构,显示出优异的抗骨质疏松效果。
6. 生物安全性:JCA/CSD8对主要器官无显著毒性,血液生化指标正常。

结论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壳聚糖的骨靶向纳米递送系统JCA/CSD8,显著提高了CLJ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团队验证了该递送系统在促进骨生成和抗骨质疏松中的协同作用。长期给药实验表明,JCA/CSD8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高效且安全的策略。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递送系统:首次将CLJ与CaCO₃纳米颗粒结合,开发了具有双重靶向功能的纳米递送系统。
2. 显著的骨靶向能力:通过Asp8修饰,显著提高了纳米颗粒在骨骼中的富集能力。
3. 协同治疗效果:CLJ和CaCO₃在促进骨生成中表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
4. 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长期给药实验表明,JCA/CSD8对主要器官无显著毒性。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团队还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实验设计,验证了JCA/CSD8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药物释放行为,并探讨了其在溶酶体中的降解机制。这些结果为未来开发更高效的骨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