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优化溶液相合成纳米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电化学诊断中的蛋白质检测

期刊:biomedical materialsDOI:10.1088/1748-605x/adb672

该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单一原创研究的学术论文。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生成的详细学术报告:


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由An Stephen、Ma Holden、Mv Sullivan、Nw Turner、Sr Dennison和Sm Reddy等作者共同完成。研究团队分别来自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的化学系、材料与调查科学研究所、智能材料中心、药学与生物医学科学学院,以及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化学系和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kinaw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University)的微/生物/纳米流体学单元。研究论文于2025年3月10日发表在《Biomedical Material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Optimised solution-phase synthesis of nanomips for protein detection in electrochemical diagnostics”。

学术背景
本研究属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特别是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的合成与应用。MIPs是一种合成受体技术,能够模拟抗体的结合亲和力,广泛应用于生物提取、疾病诊断和生物传感器中。传统抗体依赖动物来源,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和伦理问题,而MIPs作为替代品具有合成稳定、成本低和伦理优势。然而,传统MIPs合成方法存在颗粒不均一、结合亲和力低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快速、可扩展的纳米级MIPs(nanomips)合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诊断中,以提高蛋白质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研究流程
1. 纳米MIPs的合成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快速(小时)的水相合成方法,使用丙烯酰胺基单体(acrylamide-based monomer)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methylenebisacrylamide)作为交联剂,以牛血红蛋白(bovine hemoglobin, BHB)为模板蛋白。反应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进行,通过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监测颗粒尺寸分布,发现反应终止时间(5-20分钟)影响颗粒尺寸(30-900 nm)。反应终止后,通过膜过滤分离出不同尺寸的nanomips(400-800 nm、200-400 nm、100-200 nm)。

  1. 纳米MIPs的表征与优化
    研究团队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对nanomips进行表征,发现颗粒尺寸与反应时间呈正相关。此外,研究比较了传统化学洗脱(SDS/乙酸)和超声洗脱方法,发现超声洗脱在保留蛋白质结合能力的同时减少了试剂使用。研究还优化了蛋白质再结合条件,发现PBS缓冲液在pH 7.4时对蛋白质再结合效果最佳。

  2. 纳米MIPs的电化学传感器应用
    研究团队将nanomips嵌入电聚合薄膜(electropolymerized thin-film matrix)中,制备了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和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测试了nanomips对目标蛋白(BHB)和非目标蛋白(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nanomips对BHB的检测限(LOD)为100 fm,定量限(LOQ)为1 pm,选择性比为16:1。

  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结合亲和力研究
    为进一步验证nanomips的结合亲和力,研究团队使用SPR技术测定了nanomips与BHB的结合常数(Kd)。结果显示,nanomips的Kd值为2.75 nM和2.20 nM,与电化学方法测定的结果(1.03 nM)一致,表明其结合亲和力与单克隆抗体相当。

主要结果
1. 纳米MIPs的快速合成与尺寸控制
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快速、可扩展的nanomips合成方法,能够在15分钟内生成颗粒,并通过膜过滤分离出不同尺寸的nanomips。DLS和AFM分析表明,颗粒尺寸与反应时间相关,且超声洗脱方法在保留蛋白质结合能力的同时减少了试剂使用。

  1. 纳米MIPs的高亲和力与选择性
    电化学传感器测试显示,nanomips对BHB的检测限为100 fm,定量限为1 pm,选择性比为16:1。SPR研究进一步证实了nanomips的高结合亲和力(Kd值为2.75 nM和2.20 nM),与单克隆抗体相当。

  2. 纳米MIPs的传感器集成
    研究团队成功将nanomips嵌入电聚合薄膜中,实现了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该方法无需复杂的表面化学修饰,简化了传感器制备流程。

结论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快速、可扩展的nanomips合成方法,并通过电化学和SPR技术验证了其高亲和力与选择性。该方法为蛋白质检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灵敏度的替代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疾病诊断和生物传感器领域。

研究亮点
1. 快速合成方法: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小时的快速合成方法,显著提高了nanomips的生产效率。
2. 高亲和力与选择性:nanomips对目标蛋白的结合亲和力与单克隆抗体相当,且具有高选择性。
3. 传感器集成创新:通过电聚合薄膜物理捕获nanomips,简化了传感器制备流程,避免了复杂的表面化学修饰。

其他有价值内容
研究团队还探讨了超声洗脱方法在蛋白质回收中的潜力,为降低合成成本提供了新思路。此外,研究展示了nanomips在复杂基质(如唾液)中的应用潜力,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以上为基于文档内容生成的详细学术报告。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