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废水收集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现状

期刊:WaterDOI:10.3390/w15142512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b,是一篇综述文章。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生成的学术报告:

本文由Dongmei Gu、Yiwen Liu、Weigao Zhao、Shuntian Qiu、Nuo Cui、Xinyue Hu和Peng Zhao共同撰写,分别来自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华北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章于2023年7月9日发表在期刊《Water》上,题为《Status of Research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Wastewater Collection Systems》。文章综述了关于污水收集系统(Wastewater Collection Systems, WCSs)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排放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控制技术以及定量估算方法,并初步估算了中国污水收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首先,文章介绍了污水收集系统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显著贡献。污水收集系统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根据2006年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指南,污水收集系统的下水道并非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碳(CO2)也不应计入国家总排放量。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污水收集系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2019年IPCC指南的修订版也指出,下水道可能是CH4和N2O的来源,但由于数据不足,尚无法量化其排放因子。

其次,文章详细讨论了污水收集系统中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污水在管道中长期流动时,其中的无机和有机颗粒物以及微生物会在管道底部沉积,形成生物膜(biofilm)。这些生物膜主要由大量的无机物质(如水和无机盐)和少量有机物质(如微生物和胞外聚合物)组成,细菌在生物膜中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管道的运行模式、污水特性以及水流剪切力等。在污水从用户端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的过程中,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会降解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导致有机物质浓度下降。这一生物作用在长距离污水输送过程中尤为显著。此外,污水中的微生物还会产生CH4、CO2和N2O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通过管道的气相部分进入大气。

接着,文章分析了影响污水收集系统中温室气体产生的因素。对于CH4的产生,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硝酸盐和硫酸盐浓度、有机物质浓度、生物量、溶液的pH值、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以及管道生物膜的表面积与体积比(A/V ratio)等。研究表明,较高的温度和压力、较低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浓度、较高的有机物质浓度和生物量、中性的pH值、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以及较高的A/V比都有利于CH4的产生。对于N2O的产生,影响因素包括碳氮比、有机负荷率、氧气环境(好氧、厌氧或缺氧)、pH值、水力停留时间、底物浓度(如NH4+-N和NO3–N)以及N2O产生微生物的丰度和活性等。

此外,文章还总结了控制污水收集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对于CO2的控制,由于其全球变暖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较低且排放量较少,相关研究较少。对于CH4的控制,主要通过抑制产甲烷菌(Methanogenic Archaea, MA)的活性来实现,常用的方法包括添加氧气(O2)、硝酸盐(NO3-)、亚硝酸盐(NO2-)、游离氨(Free Ammonia, FA)、调节pH值、添加铁盐(Iron Salts)和高铁酸盐(Ferrate)等。这些方法通过改变生物膜的氧化还原条件或直接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从而减少CH4的产生。对于N2O的控制,由于其排放量较低,相关研究较少,但一些用于抑制CH4和硫化氢(H2S)的方法可能会增加N2O的排放。

文章还提供了关于污水收集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定量估算。根据文献数据,中国的污水收集系统每年排放约3.86-15.35百万吨CO2当量(CO2eq),相当于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5.1-20.2%。这表明污水收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可忽视,应纳入国家排放总量的计算中。文章还提出,通过化学处理减少CH4的产生以及建设“海绵城市”(Sponge City)等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最后,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污水收集系统中的CH4排放,但对CO2和N2O排放的研究仍较为有限。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影响温室气体产生的各种因素,并积累不同地区的实地数据,以便开发标准化的计算方法。

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全面梳理了污水收集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现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在未来的政策规划中考虑温室气体减排和污水收集系统的优化运行。文章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强调了量化各种因素影响和积累实地数据的重要性。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