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反硝化糖原积累菌对反硝化除磷过程中氧化亚氮生成的动态影响的数学建模

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DOI:10.1016/j.cej.2022.139802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单一原创研究的学术论文。以下是对该研究的详细介绍:

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由Shuqi Ren、Yingrui Liu、Yanying He、Tingting Zhu、Xueming Chen和Yiwen Liu共同完成。研究团队分别来自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该研究于2023年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dynamic effect of denitrifying glycogen-accumulating organisms on nitrous oxide production during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学术背景
研究的主要科学领域是废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除磷(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DPR)过程,特别是针对反硝化聚糖积累微生物(Denitrifying Glycogen-Accumulating Organisms, DGAOs)和反硝化聚磷微生物(Denitrifying Poly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 DPAOs)在DPR过程中对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 N2O)生成的动态影响。N2O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排放会增加废水处理厂的碳足迹。然而,目前关于DGAOs和DPAOs在DPR过程中对N2O生成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发数学模型,首次描述DGAOs和DPAOs共存系统中N2O生成的动态过程,并探索关键操作条件对N2O生成、微生物竞争及营养物去除效率的影响。

研究流程
研究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模型开发: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新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DGAOs和DPAOs共存系统中N2O生成的动态过程。该模型考虑了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和N2O的四步反硝化过程,并纳入了细胞内聚合物如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 PHA)和糖原(Glycogen, Gly)的存储和消耗对N2O生成的关键作用。模型通过42个生物过程描述了DGAOs和DPAOs在厌氧/缺氧交替环境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2. 模型校准与验证:研究使用了三个独立实验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这些实验分别来自不同的DPR系统,涉及不同的操作条件和微生物比例。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研究验证了模型在预测N2O生成、氮氧化物还原、磷酸盐释放与吸收以及细胞内聚合物周转方面的准确性。
3. 稳态模拟:在模型验证后,研究通过稳态模拟探讨了固体停留时间(Solid Retention Time, SRT)、硝酸盐浓度、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和初始微生物比例对N2O生成、微生物竞争及营养物去除效率的影响。模拟结果揭示了DGAOs在低COD和高硝酸盐条件下对DPAOs的生长竞争优势,并确定了N2O生成的主要途径。
4. 数据分析:研究通过Aquasim 2.1d软件进行模型模拟,并使用割线法对关键参数进行校准。模拟结果展示了不同操作条件下N2O生成的动态变化、微生物竞争的趋势以及营养物去除效率的分布。

主要结果
1. 模型验证结果:模型成功再现了三个独立实验中的N2O生成动态,验证了其在描述DGAOs和DPAOs共存系统中N2O生成途径的准确性。模拟结果显示,DGAOs在厌氧阶段的PHA存储速率高于DPAOs,且在缺氧阶段更倾向于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
2. 稳态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低SRT(5天)条件下N2O生成量较高,而高SRT(15天)条件下N2O生成量较低。此外,低COD和高硝酸盐条件下,DGAOs在微生物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N2O生成的主要途径为DGAOs在缺氧阶段的糖原存储。
3. N2O生成途径:模拟结果显示,N2O生成途径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在低COD条件下,N2O生成主要来自DGAOs的糖原存储;而在高COD条件下,N2O生成则主要来自DPAOs的缺氧生长。

结论
本研究首次开发了一个数学模型,用于描述DGAOs和DPAOs共存系统中N2O生成的动态过程。通过模型验证和稳态模拟,研究揭示了DGAOs和DPAOs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N2O生成的贡献及其竞争关系。研究结果为优化DPR过程、减少N2O排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废水处理中的温室气体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本研究首次开发了描述DGAOs和DPAOs共存系统中N2O生成的数学模型,填补了现有研究中的空白。
2. 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废水处理厂的DPR过程,减少N2O排放,降低碳足迹。
3. 多维度分析:研究通过模型验证和稳态模拟,全面分析了SRT、COD和硝酸盐浓度对N2O生成、微生物竞争及营养物去除效率的影响,提供了多角度的理论支持。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指出,未来的模型开发可以考虑更多影响因素,如碳源类型、温度、pH值和游离亚硝酸(Free Nitrous Acid, FNA)等,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此外,研究团队呼吁开展更多实验,以优化模型参数,为废水处理中的温室气体控制提供更精确的理论支持。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