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多媒体与全生命周期监测揭示小麦中PFAS的动态积累规律及被低估的叶面吸收

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DOI:10.1021/acs.est.4c03525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一篇报告单一原创研究的学术论文。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详细学术报告:

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由Xin Chen、Dashan Xu、Yuehan Xiao、Mingjiang Zuo、Jian Zhou、Xiao Sun、Guoqiang Shan和Lingyan Zhu共同完成,主要研究机构包括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该研究于2024年9月18日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

学术背景

研究聚焦于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动态积累规律,特别是靠近氟化工园区的麦田。PFASs是一类具有高持久性和潜在毒性的化学物质,已被证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PFASs在作物中的吸收和积累,但关于其在作物全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来源的研究仍不充分。本研究旨在通过多介质(空气、土壤、小麦组织)的全生命周期监测,揭示PFASs在小麦中的积累规律,并评估空气沉降对小麦PFASs积累的贡献。

研究流程

研究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研究在山东省某大型氟化工园区附近进行,采集了空气、小麦根际土壤以及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播种期、生长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组织样品。空气样品使用被动采样器(SIP-PAS)和干沉降采样器(PAS-DD)采集,土壤样品从0-30厘米深度采集,小麦样品包括根、茎、叶、穗、壳和籽粒。所有样品经过固相萃取等预处理步骤,以便后续分析。

  2. 仪器分析与质量控制
    PFASs的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为确保数据准确性,研究设置了现场空白和程序空白,并使用内标校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检测限(MDL)通过信噪比(S/N=3)确定,回收率在72%至132%之间。

  3. 数据分析
    研究计算了PFASs的生物累积因子(BAF)和转运因子(TF),并估算了当地居民通过小麦消费和空气吸入的每日摄入量(EDI)。此外,还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方法对PFASs的来源进行了溯源分析。

主要结果

  1. 空气和土壤中的PFASs
    研究发现,空气和土壤中的PFASs浓度与距离氟化工园区的远近呈显著相关,下风向和下游区域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全氟辛酸(PFOA)是空气和土壤中的主要成分,占比超过80%。短链PFASs(如PFBA和PFPeA)在空气中的比例随距离增加而上升,表明其具有更高的迁移潜力。

  2. 小麦组织中的PFASs积累
    小麦组织中PFASs的浓度在不同部位和生长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叶片中的PFASs浓度最高,而籽粒中的浓度最低。研究发现,PFBA在小麦地上部分中占主导地位,但在灌浆期和成熟期,PFOA在叶片中的浓度显著增加,暗示空气沉降是叶片PFASs的重要来源。

  3. 全生命周期积累规律
    研究发现,PFASs的生物累积因子(BAF)和转运因子(TF)均与碳链长度呈负相关,短链PFASs表现出更高的累积和转运潜力。特别是在灌浆期,PFASs从根部向地上部分的转运显著增加,表明这一时期的水分需求促进了PFASs的转运。

  4. 空气沉降的贡献
    通过PLS-DA分析,研究证实了空气沉降对小麦地上部分PFASs积累的显著贡献。PFOA的空气贡献率估计为25%,而PFPeA和HFPO-TA的贡献率分别为7.8%和3.9%。

  5. 灌溉方式的影响
    研究发现,喷灌显著增加了小麦对PFASs的吸收,特别是通过叶片吸收的途径。喷灌小麦中的PFASs浓度显著高于漫灌小麦,表明喷灌可能加剧了PFASs的暴露风险。

  6. 健康风险评估
    研究估算了当地居民通过小麦消费和空气吸入的PFASs每日摄入量(EDI),发现PFBA的EDI为0.50 μg/kg/day,远高于其阈值。这表明当地居民面临较高的PFASs暴露风险,特别是短链PFASs的暴露。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首次通过全生命周期监测,揭示了PFASs在小麦中的动态积累规律,并定量评估了空气沉降对小麦PFASs积累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短链PFASs在小麦中具有更高的累积和转运潜力,而空气沉降是小麦PFASs积累的重要来源。此外,喷灌方式显著增加了小麦对PFASs的吸收,提示在PFASs污染区域应谨慎选择灌溉方式。研究结果为PFASs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制定相关污染控制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亮点

  1. 全生命周期监测:首次通过全生命周期监测揭示了PFASs在小麦中的动态积累规律。
  2. 空气沉降的定量评估:定量评估了空气沉降对小麦PFASs积累的贡献,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
  3. 灌溉方式的影响:揭示了喷灌方式对小麦PFASs吸收的显著影响,为农田灌溉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4. 健康风险评估:估算了当地居民的PFASs暴露风险,为制定暴露限值提供了数据支持。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探讨了PFASs在小麦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特别是叶片和籽粒中的PFASs浓度差异,为评估小麦作为人类食物链中PFASs的潜在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研究还提出了未来应加快短链PFASs暴露标准的制定,以应对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高迁移潜力。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