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研究的学术论文。以下是对该研究的详细介绍:
作者及研究机构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Caitlyn M. Clarkson、Sami M. El Awad Azrak、Reaz Chowdhury、Shoumya Nandy Shuvo、James Snyder、Gregory Schueneman、Volkan Ortalan和Jeffrey P. Youngblood。研究由美国普渡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和美国森林产品实验室等机构合作完成。该研究于2018年12月20日发表在《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期刊上。
学术背景
本研究的主要科学领域是高分子材料与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是纤维素纳米纤维(Cellulose Nanofibrils, CNFs)与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的复合材料。纤维素纳米纤维因其高轴向刚度(78–143 GPa)和强度(0.2–1 GPa)而被广泛研究,但其亲水性与疏水性聚合物(如PLA)的兼容性较差,导致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旨在通过表面改性和添加相容剂(如聚乙二醇,PEG),开发一种无需水或溶剂即可熔融纺丝的CNF/PLA复合纤维,以提高其刚度和力学性能。
研究流程
1. 材料准备
研究使用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来自缅因大学,聚乳酸(PLA)购自NatureWorks公司,聚乙二醇(PEG)购自Sigma-Aldrich公司。CNF通过表面改性(使用Yoo等人开发的方法)被接枝上PLA,并引入12碳脂肪链(称为mCNF-C12),以提高其与PLA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
溶液制备与溶剂交换
将改性后的mCNF-C12与PEG通过溶剂交换法混合,制备不同浓度的mCNF-C12/PEG溶液(1%、5%、10%、20%)。通过超声分散和真空干燥去除溶剂,最终得到mCNF-C12/PEG复合物。
熔融纺丝与后处理
使用双螺杆微型挤出机在200°C下进行熔融纺丝,纤维通过卷绕装置收集。纺丝后,纤维在100°C下进行热拉伸,拉伸比分别为3倍和6倍。
表征与分析
主要结果
1. 形貌与分散
TEM和SEM结果显示,改性后的mCNF-C12在PLA基体中分散良好,但仍存在部分团聚现象。随着mCNF-C12浓度的增加,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
结晶度与取向
DSC和WAXS结果表明,热拉伸显著提高了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在低浓度(0.05%和0.3%)下,mCNF-C12作为异相成核剂,显著提高了结晶度。热拉伸后,纤维的取向参数(Herman’s order parameter)从0.1增加到0.65–0.75,表明纤维高度取向。
力学性能
力学测试结果显示,随着mCNF-C12浓度的增加,纤维的弹性模量显著提高。在1.3% mCNF-C12浓度下,未拉伸纤维的弹性模量从1.4 GPa提高到4 GPa,而热拉伸后进一步提高到10.5 GPa。断裂强度在低浓度下保持稳定,但在高浓度下由于脆性增加而出现随机断裂。
结论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无需水或溶剂即可熔融纺丝的CNF/PLA复合纤维。通过表面改性和添加PEG相容剂,显著提高了纤维的刚度和力学性能。热拉伸进一步优化了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使其弹性模量提高了600%。该研究为开发高刚度、低密度的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轻量化材料和环境友好型材料领域。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方法:首次实现了无需水或溶剂的CNF/PLA复合纤维熔融纺丝。
2. 显著性能提升:通过表面改性和热拉伸,纤维的弹性模量提高了600%。
3. 广泛应用前景:该复合材料在轻量化材料、包装、电子和纤维技术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探讨了mCNF-C12浓度对纤维结晶度和取向的影响,发现低浓度下mCNF-C12作为异相成核剂效果显著,而高浓度下由于分子限制作用,结晶度和取向参数下降。这些发现为优化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性能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