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要作者包括 Bayan Alkotub、Lisa Bauer、Ali Bashiri Dezfouli、Khouloud Hachani、Vasilis Ntziachristos、Gabriele Multhoff、Morteza Hasanzadeh Kafshgari。研究分别由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的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and Medical Imaging (IBMI)、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TUM) 的 Radiation Immuno-Oncology Group 和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等机构共同完成。本研究发表在《Redox Biology》期刊(DOI: https://doi.org/10.1016/j.redox.2024.103452)上,发表时间为 2024 年 12 月在线可用,并被分类到2025年的第79卷。
本研究旨在探讨芬ofibrate(FF,一种 FDA 批准的降脂药物)在放射治疗中作为增敏剂的潜力,特别是该药物在不同脂质代谢状态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之一,患者整体生存率极低(通常不足2年),原因在于其强烈的治疗抵抗性和复发能力。放射治疗(Radiotherapy, RTx)结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化疗是此类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但肿瘤细胞对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的耐受性(即放射抵抗性,radioresistance)极大限制了肿瘤的治疗效果。既往研究表明,脂质代谢的紊乱,尤其是脂肪酸的过量合成,会通过储存于脂质滴(Lipid Droplets, LDs)中缓冲辐射诱导的应激情况,从而降低放射治疗的效果。
芬ofibrate(FF)是一种降脂药物,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PPARα)而实现降低血脂的功能。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FF 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生长,但其在放疗中的作用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1. 探讨 FF 作为自由药物和纳米粒子(Biomimetic Lipid Nanoparticles, CMEVs)载体与放疗联合应用时对不同 GBM 细胞系的增敏或保护作用。 2. 解析脂质代谢的分子调控在不同细胞放射反应中的重要性。 3. 探索药物递送形式(自由态与纳米包裹态)的差异对药效机制和治疗潜能的影响。
本研究包括一系列实验步骤,通过使用 U87(放射敏感的 GBM 细胞系)和 LN18(放射抵抗的 GBM 细胞系)比较 FF 在两种不同细胞代谢环境下的效应。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作者首先使用不同浓度的 FF(0, 12.5, 25, 50, 100μM)处理 GBM 细胞 24 小时,通过 Celltiter-Glo® 荧光法测定细胞活力,评估药物毒性。随后,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 FF 是否增强放疗效果。研究发现,FF(50μM)在 U87 细胞中显著降低生存率,而在 LN18 细胞中呈现保护作用。这一差异可能源于两种细胞系不同的脂质代谢特性和 LD 大小分布。
为探索 FF 在放疗增敏和保护机制中的分子作用,作者检测了 FF 处理结合放疗后 DNA 双链断裂标志物 γH2AX 的表达,以及 U87 和 LN18 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使用 DCFDA 和 DHE)。结果表明,在 FF 的预处理下,U87 细胞显著增加了 γH2AX 表达和氧化自由基水平,同时伴随线粒体膜电位(mmp)的降低和凋亡的增加。而 LN18 细胞中,FF 则通过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和降低 ROS(活性氧)的水平,表现出放疗保护作用。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肪酸转运蛋白 CD36 的表达,发现其在 LN18 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 U87 细胞,表明 LN18 细胞更容易从微环境中获取脂质。随后通过脂质染色(HCS LipidTox™)和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明确了 LN18 细胞包含较大的 LD,而 U87 细胞中主要是小型 LD。此外,进一步的蛋白检测表明 GPAT4 和 DGAT1 两种酶分别调控大型和小型 LD 的生成,其中 LN18 细胞的 GPAT4 水平明显高于 U87。
放疗结合 FF 进一步导致 LN18 细胞中大 LD 的显著增加,而 U87 细胞的小 LD 数量则下降。这一机制与 LN18 细胞 FF 的吸附能力有关,其大 LD 峰值显著“吸收”了疏水性的 FF 自由药物,从而降低了 FF 的有效性。
研究者通过自体细胞膜提取技术制造了模拟 GBM 膜特性的 CMEVs,用于包裹 FF,实验中 CMEVs 的平均粒径为 200nm。使用 FITC 荧光标记的 CMEVs,解析其在 LN18 和 U87 细胞中的递送途径。与自由态 FF 不同,CMEVs 主要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并非简单扩散机制。同时,纳米方式的药物递送避免了 FF 被大 LD 吸附,而是集中在溶酶体内诱导溶酶体膜损伤,进而触发 LN18 的坏死效应。
FF 对 U87 和 LN18 的放射效应差异性:
脂质滴大小与对应酶表达:
CMEVs 递送方式的优势:
本研究揭示了 GBM 细胞系中膜脂和脂质代谢的异质性影响了 FF 的放疗增敏作用。U87 和 LN18 两种细胞系对脂质滴大小及其构成酶 GPAT4 与 DGAT1 的不同调控,直接决定了自由态 FF 是否起效。此外,通过转变 FF 的递送机制(即 CMEVs 包裹),成功克服了 LN18 细胞对自由态药物的抵抗。
该研究不仅提出脂质代谢在放疗敏感性中的关键作用,还探索了基于生物膜模拟技术的药物精准递送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潜力和应用价值。
本文对于脂质代谢状态作为未来精准医疗的参考依据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同时为多种放疗敏感性差异的固体瘤开发新策略提供了新思路。这种个性化治疗范例有望推广至其他类型肿瘤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