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主要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包括Emily E. Moin(医学博士、医学伦理学硕士)、Nicholas J. Seewald(博士)和Scott D. Halpern(医学博士、博士)。他们分别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肺、过敏与重症医学科、姑息与高级疾病研究中心以及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与信息学系。该研究于2025年4月14日在线发表在《JAMA》期刊上。
学术背景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入院率较高,且治疗成本昂贵,对患者的健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缺乏关于ICU护理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数据,尤其是关于生命支持干预(如机械通气和血管加压药物)的使用趋势。此外,自2010年代初以来,美国尚未发布关于ICU关键结果(如院内死亡率、ICU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的全国性趋势数据。COVID-19大流行期间及之后,这些结果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些知识空白,通过使用Epic Cosmos数据库(包含美国超过26%的成年住院患者的详细电子健康记录数据),提供过去十年中ICU结果和生命支持护理过程的趋势。
研究流程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了2014年至2023年间美国54个健康系统中因任何原因入住ICU的成年患者数据。研究的主要暴露因素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COVID-19状态和大流行时期。主要结果包括未调整和调整后的院内死亡率、ICU住院时间以及接受生命支持干预(如机械通气和血管加压药物)的情况。
- 数据来源与处理:研究使用了Epic Cosmos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超过2.62亿患者的医疗记录。研究纳入了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ICU的成年患者。为了最小化选择偏差,研究仅纳入了在研究期间持续提供ICU数据的54个健康系统。
- 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采用逻辑回归模型评估调整后的院内死亡率,并使用了聚类稳健标准误以考虑健康系统和患者之间的相关性。ICU住院时间以秒为单位计算,并转换为天数。研究还计算了死亡排名的ICU住院时间,以避免传统住院时间分析中的信息截断问题。
- 生命支持干预的定义:机械通气的使用通过程序代码确定,而血管加压药物的使用则通过电子健康记录中的药物管理记录确定。COVID-19状态通过患者入院期间或入院前7天内的COVID-19检测结果确定。
主要结果
研究共分析了3,453,687次包含ICU护理的住院事件,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5岁,男性占55.3%,黑人占17.3%,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占6.1%。总体院内死亡率为10.9%。调整后的院内死亡率在大流行期间显著升高,COVID-19阴性患者的调整后比值比(aOR)为1.3,COVID-19阳性患者的aOR为4.3,并在2022年中期恢复到大流行前水平。ICU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2.1天,大流行期间COVID-19阳性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比COVID-19阴性患者多2.0天)。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在大流行前为23.2%,大流行期间上升至25.8%,之后下降至22.0%。血管加压药物的使用率从2014年的7.2%上升至2023年的21.6%。
结论
研究表明,大流行期间美国ICU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调整后院内死亡率显著增加,但在大流行结束后恢复到大流行前水平。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在2023年低于大流行前水平,而血管加压药物的使用率则显著高于2010年代的水平。这些发现为ICU护理质量和结果的变化提供了重要见解,尤其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及其后的变化。
研究亮点
- 重要发现:研究首次提供了全国范围内ICU护理过程和结果的趋势数据,特别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及其后的变化。
- 方法创新:研究使用了Epic Cosmos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美国超过26%的成年住院患者的详细电子健康记录数据,提供了高度可推广的结果。
- 特殊研究对象:研究纳入了2014年至2023年间入住ICU的成年患者,涵盖了COVID-19大流行期间及其后的数据,为理解大流行对ICU护理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发现,ICU再入院率在大流行前有所增加,但在大流行期间和之后有所下降。这一变化可能与医院在大流行期间采用的更为宽松的护理标准有关,例如允许患者在普通病房接受高流量鼻氧治疗,从而减少了对ICU再入院的需求。
总之,本研究为ICU护理过程和结果的全国性趋势提供了重要数据,特别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及其后的变化。这些发现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为ICU护理质量的改进提供了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