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共享与独特的免疫机制

学术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分别是全球老年人群认知障碍和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尽管两者影响不同器官(大脑与视网膜),但近年研究发现它们共享相似的病理特征,如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补体系统激活和慢性炎症。然而,两类疾病的研究长期独立进行,缺乏跨学科整合。本文旨在系统比较AD与AMD的免疫机制异同,探索交叉治疗策略,并揭示组织特异性(脑与视网膜)如何导致相同免疫通路的差异化结局。 论文来源 本文由哈佛医学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Oleg Butovsky与Neta Rosenzweig团队撰写,发表于2025年5月的...

小胶质细胞转录状态及其功能意义:环境驱动多样性

学术背景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唯一的常驻巨噬细胞,在发育、稳态和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小胶质细胞是均一的“静息”或“激活”状态,但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揭示了其显著的转录异质性。然而,这种异质性的功能意义、驱动因素以及跨物种(如小鼠与人类)的差异仍不明确。 本综述由Beth Stevens团队撰写,旨在系统梳理小胶质细胞在不同环境(如发育、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转录状态多样性,探讨状态与功能的关联,并分析人类小胶质细胞研究的挑战与策略,为靶向小胶质细胞的治疗提供理论框架。 论文来源 作者:Constanze Depp、Jordan L. Doman等(共同一作),Beth Stevens(通讯作者) 机构:Boston Children’s ...

星形胶质细胞中的炎症小体信号调节海马可塑性

学术背景 近年来,免疫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稳态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传统观点认为,炎症小体(inflammasome)作为先天免疫的核心复合物,仅在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激活,通过 caspase-1 介导的细胞焦亡(pyroptosis)和促炎因子(如 IL-1β、IL-18)释放参与病理过程。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分子在健康大脑的生理功能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警报素(alarmin)IL-33 虽在炎症中起促炎作用,但也被发现对海马突触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 炎症小体在健康成体大脑中是否具有生理性激活? 2.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的炎症小体信号如何影响海马功能? 3. 其下游效应分子(如 IL-18...

复杂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塑造胶质瘤免疫治疗

一、学术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和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如H3K27M突变型)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具侵袭性的肿瘤,传统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效果有限。长期以来,CNS曾被认为具有”免疫特权”(immune privilege),即免疫系统无法有效监测脑内环境。但近年研究发现,CNS存在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包括脑边界免疫生态位(如脑膜、脉络丛、血管周围空间)和活跃的免疫监视机制。然而,胶质瘤会利用这些机制形成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IME),并诱导系统性免疫抑制,导致免疫治疗响应率低。本文旨在系统梳理CNS独特的神经-免疫互作机制,并探讨如何优化针对胶质瘤的免疫治疗策略。 二、论文来源 本综述由Stanford University的Kun-Wei Son...

神经和气道相关间质巨噬细胞通过I型干扰素信号传导缓解SARS-CoV-2发病机制

一、学术背景 COVID-19大流行揭示了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免疫调节机制的重要性。尽管疫苗取得进展,但SARS-CoV-2的快速突变仍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研究表明,严重的COVID-19病例往往与免疫调节失调而非病毒载量直接相关。在此背景下,组织驻留巨噬细胞(tissue-resident macrophages, RTMs)在维持肺部免疫平衡中的作用成为关键科学问题。 肺部存在多种巨噬细胞亚群,其中神经与气道相关间质巨噬细胞(nerve- and airway-associated macrophages, NAMs)是近年新发现的亚群。既往研究发现NAMs在流感感染中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但其在SARS-CoV-2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揭示NAMs通过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调控SAR...

IL-10信号通过肺间质巨噬细胞防止细菌失调驱动的肺部炎症并维持免疫稳态

一、研究背景 慢性肺部炎症(chronic lung inflammation)与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尤其关于肺部共生菌群(commensal microbiota)与免疫系统互作的影响缺乏深入认知。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关键抗炎细胞因子,在肠道稳态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在肺部免疫调控中的功能仍存在空白。本研究聚焦于IL-10信号缺失如何通过肺部间质巨噬细胞(interstitial macrophages, IMs)引发细菌失调(dysbiosis)驱动的炎症,并探索其与Th17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s)的协同作用机制。 二、论文来源 本研究由Seung Hyon Kim(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药理学与再生医学系)、T...

Alcaligenes faecalis通过促进E3泛素连接酶TRIM21介导的FBXW7降解诱导肠道Th17细胞

一、研究背景 肠道Th17细胞在维持黏膜免疫稳态和抵抗病原体感染中发挥核心作用。既往研究认为分段丝状细菌(SFB)是诱导肠道Th17细胞的关键微生物,但SFB在成人肠道中的定植存在争议: 1. 临床矛盾:人类肠道中SFB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急剧下降(儿童3岁以下检出率24%,成人0%),难以解释广泛人群肠道Th17细胞的富集现象 2. 机制局限:已知SFB通过树突细胞依赖性途径或上皮细胞CDC42介导的内吞作用间接诱导Th17细胞,但微生物是否可直接调控T细胞内在分子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由浙江大学医学院蔡志坚团队主导,联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等机构,于2025年6月发表在《Immunity》期刊(DOI:10.1016/j.immuni.2025.03.008),揭示了普遍存在的粪产碱杆菌(Alc...

计算设计的蛋白质模拟病毒进化中的抗体免疫逃逸

学术背景 新冠病毒(SARS-CoV-2)的持续变异导致疫苗和抗体疗法的有效性不断受到挑战。传统评估方法仅能针对已出现的变异株进行测试,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免疫逃逸突变。为此,Noor Youssef等研究者开发了EVE-Vax(Evolutionary Variant Evaluation for Vaccines)计算平台,旨在通过设计多突变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模拟病毒未来可能的抗原进化路径,从而前瞻性评估疫苗和疗法的广谱有效性。 该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包括: 1. 免疫逃逸预测的局限性:现有实验方法(如深度突变扫描,DMS)仅能测试单点突变或有限组合,且依赖患者血清数据; 2. 抗原设计的可行性:多突变蛋白易丧失功能,如何通过计算设计保持其感染性和免疫逃逸特性; 3....

磷酸抗原诱导的BTN受体复合物稳定化机制驱动γδ TCR二聚化依赖性激活

学术背景 γδ 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独特的亚群,其T细胞受体(TCR)由γ和δ链组成,能够识别非肽类抗原,如微生物或肿瘤细胞产生的磷酸抗原(phosphoantigens, PAg)。其中,Vγ9Vδ2 T细胞是人体循环中最主要的γδ T细胞亚群,在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PAg如何通过细胞膜受体激活γδ T细胞的分子机制长期未明。 Butyrophilin(BTN)家族蛋白(如BTN3A1和BTN2A1)被鉴定为PAg的传感器,但BTN受体复合物的组装方式、PAg诱导的构象变化及其与γδ TCR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旨在揭示PAg诱导的BTN复合物“由内而外”稳定化机制,阐明其如何驱动Vγ9Vδ2 TCR二聚化及T细胞激活。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Yuwei Zhu、We...

白细胞介素-34依赖性血管周围巨噬细胞调控脑部血管功能

学术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巨噬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和边界相关巨噬细胞(border-associated macrophages, BAMs)。BAMs分布于脑膜、脉络丛和血管周围空间,其中血管周巨噬细胞(perivascular macrophages, PVMs)与脑血管功能密切相关。然而,BAMs的维持机制及其对脑血管功能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 此前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的发育依赖集落刺激因子1(CSF-1),而其成年后的稳态维持需要白细胞介素-34(IL-34)。但IL-34是否同样调控BAMs的存活与功能仍是未解之谜。此外,PVMs如何与血管细胞(如血管平滑肌细胞、周细胞)互作以调节脑血流动力学(cerebral blood flow, CBF)和血管舒缩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