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响应盐胁迫基因与生理生化

文献集中于藜麦在盐胁迫下不同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及相关理化指标相对变化

全基因组鉴定、特征分析及AGO、DCL和RDR家族在藜麦中的表达分析

类型a

Shiyu Yun 和 Xin Zhang(张欣)来自山西农业大学工业作物研究所,他们的研究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时间是2023年。这项研究主要聚焦于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中的AGO、DCL和RDR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特征描述及表达分析。

该研究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特别关注RNA干扰(RNAi)机制。RNAi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通过小非编码RNA调节基因表达,RNAi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毒防御和应激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AGO(Argonaute)、DCL(Dicer-like)和RDR(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是RNAi途径中的关键蛋白。为了更好地理解藜麦中的这些关键蛋白家族,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揭示其进化关系、结构特征、功能注释和表达模式。

该研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数据获取与数据库搜索:从TAIR数据库获得拟南芥中AGO、DCL和RDR基因的序列信息,并从Phytozome 13 Chenopodium quinoa v1.0数据库下载藜麦对应的编码序列(CDS)、蛋白质序列、CDS长度和肽链长度。
  2. 系统发育和结构分析、基因本体注释和亚细胞定位:使用Phylogeny.fr服务器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根据与拟南芥同一家族成员的系统发育关系命名藜麦基因。使用Clustal Omega进行多序列比对(MSA),并用MView可视化相关蛋白的保守残基和结构域。使用SMART工具分析蛋白结构域,并用IBS软件进行结构域可视化。利用在线软件GSDS v.2.0预测基因内含子结构。使用Expasy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并用PSI预测蛋白定位。
  3. 三维结构建模和验证:使用SWISS-MODEL预测蛋白质的3D结构,并用SAVES v6.0检查模板。使用PyMOL可视化蛋白质结构。
  4. CqAGOs、CqDCLs和CqRDRs的表达谱分析:从NCBI的SRA数据库下载藜麦相关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包括不同组织(SRP116149)和根和芽在干旱、热、盐和低磷胁迫下的不同压力条件(SRS1538629)。使用R包pheatmap进行聚类和可视化,参数设置为距离度量为欧几里得,聚类方法为中位数。使用Kallisto计算表达水平,并用TBtools绘制组织表达热图。
  5. 植物材料、RNA提取、PCR扩增和电泳:由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藜麦(QQ74),在24°C白天/22°C夜晚、16小时日照条件下生长。收集干燥种子、一周龄幼苗、六周龄植株的茎、叶和花序,并在液氮中冷冻。按照Trizol试剂盒说明提取不同组织的总RNA,并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选择RNA测序(RNA-seq)读数在所有五个组织中均大于100的基因,设计引物并进行扩增。PCR扩增后,用1.5%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析,使用Quantity One软件观察扩增目标片段。

研究结果表明,藜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出21个CqAGO基因、8个CqDCL基因和11个CqRDR基因。所有三个蛋白家族都聚集成与拟南芥相对应的进化枝,包括三个AGO进化枝、四个DCL进化枝和四个RDR进化枝,表明进化上的保守性。通过对这三个基因家族的结构域和蛋白结构分析,发现同一组内的成员几乎完全同质。基因本体注释显示,预测的基因家族可能直接参与RNAi和其他重要途径。这些基因家族大多表现出显著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RNA测序(RNA-seq)数据显示,20个CqAGO基因、7个CqDCL基因和10个CqRDR基因倾向于在花序中优先表达。大多数基因在应对干旱、寒冷、盐分和低磷胁迫时被下调。

这项研究首次阐明了藜麦中涉及RNAi途径的关键蛋白家族,这对理解这种植物中应激反应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功能表征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提高藜麦的抗逆性和产量质量。研究的亮点在于系统地分析了藜麦中AGO、DCL和RDR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结构特征、功能注释和表达模式,揭示了它们在RNAi途径中的潜在作用。

此外,研究还提供了关于藜麦基因组中这些基因家族的详细信息,包括基因组位置、系统发育关系、结构域组成、3D结构、相关功能注释、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模式。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藜麦的生长发育和抗病性,以及RNAi途径的参与机制。

下一篇:全基因组识别、表达与互作分析:藜麦PP2C家族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