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和南方二叠纪末期陆地危机的不同步性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地生态系统危机 学术背景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约2.52亿年前)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一,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也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一事件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大规模火山活动有关,但关于陆地生态系统危机的具体机制和时间进程仍存在诸多争议。特别是,不同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危机是否同步发生,以及气候变化如何驱动这些危机,仍然是未解之谜。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利兹大学和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综合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揭示中国北方和南方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地生态系统危机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机制。 论文来源 这篇题为《Diachronous end-Pe...

南太平洋近海山链的成因:成分异质地幔向洋脊流动的结果

南太平洋近洋脊海山链的成因研究 学术背景 海洋中的海山链(seamount chains)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地幔柱(mantle plume)活动的产物,例如著名的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然而,太平洋中的大多数海山并没有显示出年龄递进的特征,且体积较小,这表明它们可能并非由地幔柱形成。近年来,研究表明,仅有约18%的太平洋板内火山活动与地幔柱有关。因此,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其他可能的机制来解释这些非地幔柱成因的海山链的形成。 南太平洋的Pukapuka海山链(Pukapuka Ridge, PPR)是一个典型的近洋脊海山链,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海山链位于南太平洋超级隆起区(South Pacific Superswell, SPS),延伸约3000公里,从Tuamotu高原北部一直延伸到东太平洋...

基于镍铜同位素推断的金川镍铜铂族元素矿床深部隐伏硫化物堆积体

金川镍-铜-铂族元素矿床深部硫化物堆积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背景介绍 镍(Ni)、铜(Cu)和铂族元素(PGE)是地球上重要的金属资源,广泛用于工业、电子和新能源等领域。全球约56%的镍、3%的铜和超过96%的铂族元素产量来自岩浆型镍-铜-铂族元素硫化物矿床。这些矿床通常与科马提岩、玄武岩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活动相关。然而,尽管这些矿床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其形成机制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尤其是金属如何在岩浆系统中富集并形成高品位的矿床。 金川矿床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岩浆型镍-铜-铂族元素硫化物矿床之一。尽管其体积较小(约1立方公里),但其镍和铜的储量分别达到约6.25百万吨和4.0百万吨。金川矿床的形成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尤其是金属如何在如此小的岩浆通道中高度富集...